何事镇驱驱,驰骖傍海隅。
溪边论宿处,涧下指餐厨。
万里山河异,千般物色殊。
愁来竟不语,马上但长吁。
何事镇驱驱,驰骖傍海隅。
溪边论宿处,涧下指餐厨。
万里山河异,千般物色殊。
愁来竟不语,马上但长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炎热的夏日行程中的情景。开篇“何事镇驱驱,驰骖傍海隅”两句,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旅途中不断前进的情形,"驰骖"指的是奔跑的马匹,而"傍海隅"则是边疆之意,展示了一种边远且孤独的景象。
接着,“溪边论宿处,涧下指餐厨”两句,则转向了寻找休息和饮食的地方。溪边可能是旅途中的临时歇脚之地,而“涧下”通常指的是山谷中的小溪,这里则用来指示准备晚餐的地点。这两句生动展现了行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诗人随后写道:“万里山河异,千般物色殊。”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广阔无垠、多姿多彩的意象。"万里山河异"强调了旅途中所见山川湖海之异样,而"千般物色殊"则进一步凸显了自然界的丰富与变化。
最后,“愁来竟不语,马上但长吁。”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思和孤独。尽管旅途中见闻所感、所思甚多,但在行进中,他选择沉默,只是偶尔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这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映照出古代行者面对茫茫人世时的心灵写照。
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