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却苍生望已深,高冈千古弃璆琳。
光涵夜夜湖中月,一点先生不死心。
失却苍生望已深,高冈千古弃璆琳。
光涵夜夜湖中月,一点先生不死心。
这首诗以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首句“失却苍生望已深”,开篇即点出逝者在世时深受百姓爱戴,其离去使得众人深感失落,流露出一种沉痛的情感。接着,“高冈千古弃璆琳”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逝者比作珍贵的美玉被遗弃在高山之上,形象地描绘了其离世的悲凉与不公,同时也暗含了对逝者卓越品质的赞美。
“光涵夜夜湖中月,一点先生不死心”则是对逝者精神永存的寄托。夜晚湖面上的月亮,象征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光辉依旧照亮人间,如同先生的精神永远照耀着后人。最后一句“一点先生不死心”更是直接表达了对逝者精神不死的信念,强调了其高尚品格和深远影响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更蕴含了对其高尚人格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敬仰,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佳作。
积雨卷幽幔,闭门闲苔色。
病起离心正郁陶,出门喜见同袍客。
行客遥从海上来,春风两袖无尘埃。
乍开深竹沿花径,更扫闲云坐石苔。
悠悠烟水芳村下,也似萧条孟诸野。
几度空吟碧海秋,一壶具醉西斋夜。
怜君幽隐在瀛洲,海屿壶山惬胜游。
篱下长栽陶令菊,兴来复上谢公楼。
仙人峰上近何如,此去逢人好寄书。
莫将梦入青云者,忘却秋风扬子居。
逢君沧海心,脱略当世事。
疏散义熙人,风流建安气。
文章只掉三寸舌,如瓶注水争淋漓。
先秦遗收汲冢秘,五经发难无留疑。
桃源潇洒衡门里,悠悠逸兴东流水。
布袜青鞋白苧衣,角巾野服乌皮几。
去年著书梅陇山,今年濯足苔溪湾。
身随幽鸟栖复远,心与孤云闲复闲。
有时山水穷登眺,绿萝袅袅闻猿啸。
林霜涧雨不逢人,手掇松枝向谁笑。
有时中酒高窗眠,飘萧素发临风前。
胸中况是丘壑美,身外能无缨冕牵。
君不见终南青青几芳草,行人只道长安道。
昨日青云相识多,五陵衣马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