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观使郑尚书·其二》
《挽观使郑尚书·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秉钺岷峨去,分弓淮海游。

安危勤阃略,得失假家谋。

不易猗兰操,何伤薏苡羞。

盖棺公论定,知罪付春秋。

(0)
注释
秉钺:手持权柄,比喻掌握军权。
岷峨: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代指蜀地。
淮海:淮河和东海,泛指中原地区。
阃略:军事策略,出自闺门之内,指家庭或内部的决策。
家谋:家族的谋略,指依靠家人智慧。
猗兰操:古琴曲名,象征高洁的品格。
薏苡羞:典故,指因小事受冤枉,比喻无端受指责。
盖棺:人死后,棺材盖上,表示生命结束。
公论:公众的评价,公正的判断。
春秋:史书,这里指历史的评判。
翻译
手持权柄离开岷峨之地,分道扬镳游历淮海之间。
无论安危都勤劳于战略决策,成败都借助家族智慧来权衡。
坚守如《猗兰操》般的操守,不因薏苡明珠之嫌而受伤害。
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公正评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挽观使郑尚书(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秉钺岷峨去,分弓淮海游。"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分别时的情景。"秉钺"指手持兵器或官印,这里可能象征着朋友即将踏上旅程。而"岷峨"则是地名,代指远行的方向;"分弓淮海游"则表达了朋友要去往不同的地方,可能是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

"安危勤阃略,得失假家谋。"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家庭安危的担忧。"安危"指的是安全与危险的状态,而"阃略"则是细致考量的意思;"得失"表示成功与失败,"假家谋"则是在询问家人的意见或寻求他们的帮助。

"不易猗兰操,何伤薏苡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忠诚的坚守。"猗兰"是一种香草,而"不易猗兰操"则是指即使环境改变也不改变初衷;"薏苡羞"则是形容自己对朋友之事感到羞愧或自责。

最后,"盖棺公论定,知罪付春秋。" 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评价的认知和对过错的反省。"盖棺"指的是古代用来封存文书的器物,而"公论定"则是指由公正无私的人来评判;"知罪付春秋"则意味着将自己的错误交给历史来评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朋友离别和未来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忠诚和个人过错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