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
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赤壁功名,东坡文字,俯仰人间无古今。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水边天气催人。
便须认杨花雪样生。
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
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
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
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
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赤壁功名,东坡文字,俯仰人间无古今。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水边天气催人。
便须认杨花雪样生。
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
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
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宴会图景。开篇“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即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欢愉氛围,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时光和场合。接下来的“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则具体描绘了宴会的情景,榆树新燃的炭火,酒杯漂在曲折的小溪中,表达了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赤壁功名,东坡文字,俯仰人间无古今”一句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文学的颂扬,提到了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以及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字东坡)的文笔,这两者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强调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则继续描绘宴会的情景,诗书成为宴会上的重要内容,而“烽烟静昼”则表达了一种和平安宁的时刻,“俎豆添春”则是对美好生活细节的捕捉。
“水边天气催人。便须认杨花雪样生”这一句则转向自然景象,水边的风光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催促感,而杨花如同雪花般纷飞,这是对春日美景的一种描绘。
“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此处则聚焦于宴会中人的情感交流和回忆。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连结。
“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这一句则是对空间环境的一种描写,通过长绳悬挂物品,以及画檐下红色的阳光投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最后,“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在柔软的桑树之外聆听着鸟儿唱歌,仿佛在呼唤春雨,这种描写既增加了诗歌的生机,也强化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自然景象、文化历史和个人情感的多维度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宋代士人生活图景,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才华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