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

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0)
注释
岚:山上的雾气。
薰:熏染。
瘴:热带湿热地区的有毒气体。
敷腴:丰饶肥沃。
笑饮:笑着喝。
贪泉:传说中能使人丧失廉洁的泉水。
吴:古国吴地,这里代指美酒。
连车收薏苡:用车辆大批量收集薏苡。
沉网取珊瑚:比喻轻易获取珍贵物品。
庾岭:古代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
三年别:分别了三年。
曹溪:广东韶关的河流,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曾在此说法。
一滴无:一滴也没有留存。
但指:只是指着。
双柏石:两株柏树。
临老:临近晚年。
识:回忆。
方壶:道教中的仙山,象征仙境。
翻译
山岚雾气熏染却显得丰饶肥沃,笑着在贪婪之泉旁独自品味吴地美酒。
并未打算用车辆成群地搜罗薏苡这种作物,怎肯轻易让渔网捞取珊瑚般珍贵的东西。
未曾想在这庾岭分别已三年,如今连曹溪的一滴圣水都未能留存。
只能指着庭院前那两株柏石,希望在垂暮之年还能忆起那方壶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以及生活态度的寄托。

开篇“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诗人以壮丽的山水画面展现眼前的景色,既有高远的山峰,也有清澈的泉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无比的享受与赞叹。

接下来的“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则是诗人通过对农耕和渔猎生活的想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情怀。这里的“连车”、“沉网”都是比喻手段,用来形容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这里的“庾岭”、“曹溪”都是地名,用来象征久别重逢后的珍贵。

最后,“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诗人通过对庭院中双柏的描写,以及对“方壶”的期待,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朋友和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与珍惜。这里的“双柏石”象征着坚贞不渝,“方壶”则是比喻诗人希望能够在平静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情谊、生活态度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始皇遗碑

海上求仙客,侈心万岁存。

渡江多望祭,勒石自言尊。

古篆垣衣没,寒潮辇路喧。

幽人寻断碣,兴废复谁论。

(0)

再访鉴长不遇

寻君复不遇,扶屐又空还。

高柳过垣绿,虚堂片石閒。

雨残瓶外卉,云润研头山。

题壁无人和,松风自掩关。

(0)

与诸弟夜就田家宿听雨枕上偶成

载酒过山寺,提壶就石泉。

麝香粘栝子,松影乱茶烟。

蒸菌云根湿,侵苔屐齿妍。

士床茆枕卧,小雨警春眠。

(0)

陇头流水歌·其一

陇头流水,东西北流。壮士离乡,何用百忧。

(0)

慕容自鲁企由谷歌

高楼十二重,交窗三十六。

风吹不教开,那见颜如玉。

(0)

怀北窗甘蕉三首·其二

绿窗长日送清昼,隐几摊书听鸟音。

此日暗窗风雨后,更无清响送孤吟。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