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甲马杂鸣球,岳渎衣冠瘗九州。
虚有中牢祠頖水,谁教左衽拜尼丘。
污尊苔剥铜鸱腹,坏庙门牵鬼督邮。
此日古墙丝竹咽,焚馀应悔著春秋。
锵锵甲马杂鸣球,岳渎衣冠瘗九州。
虚有中牢祠頖水,谁教左衽拜尼丘。
污尊苔剥铜鸱腹,坏庙门牵鬼督邮。
此日古墙丝竹咽,焚馀应悔著春秋。
这首诗《上了郡邑祀·先师代太牢以鹿今年乃废鹿兼以易服涖事志异》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礼仪逐渐消失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锵锵甲马杂鸣球”,以动态的场景开篇,描述了祭祀时甲胄马匹的响动与击球声交织在一起的热闹景象,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活泼的氛围。接着,“岳渎衣冠瘗九州”一句,将祭祀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九州大地,暗示了祭祀活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虚有中牢祠頖水,谁教左衽拜尼丘。”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对传统礼仪逐渐被遗忘的忧虑。中牢祠和頖水是古代祭祀的重要场所,而“左衽拜尼丘”则是对异族文化的接纳,暗含着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无奈与困惑。
“污尊苔剥铜鸱腹,坏庙门牵鬼督邮。”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祭祀场所的破败景象,铜鸱腹上的苔藓、破败的庙门以及牵扯着的鬼督邮,都象征着传统礼仪的衰落与失落。
最后,“此日古墙丝竹咽,焚馀应悔著春秋。”通过描绘今日古墙下丝竹之声的沉寂,以及对过去祭祀活动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礼仪逐渐消失的深深惋惜之情。同时,“焚馀应悔著春秋”一句,借历史典故,暗示了对过去行为的反省与后悔,强调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与传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礼仪逐渐消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与忧虑,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