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竟日把书看,荡桨扶筇十里间。
未办深藏豹林谷,不妨时到虎丘山。
秋来千顷境绝丽,老矣北窗人极闲。
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
谁能竟日把书看,荡桨扶筇十里间。
未办深藏豹林谷,不妨时到虎丘山。
秋来千顷境绝丽,老矣北窗人极闲。
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游虎丘》,描绘了作者对阅读与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晚年生活的闲适态度。首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谁能整天沉浸在书本之中,暗示诗人更倾向于户外活动。他选择荡桨乘舟,手扶竹杖,游览十里之间,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第二句进一步描述了他的行程,即使不能隐居于深山豹林,也愿意时常造访虎丘山,享受其宁静与壮丽。虎丘山是苏州的名胜,这里风景优美,诗人借此抒发对山水的热爱。
秋天来临,千顷之地景色如画,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却能在此时此地过着极为悠闲的生活。尾联以发现自己的名字题写在尘壁上的细节收束,诗人感慨余生短暂,不禁自嘲自己过于固执,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游历虎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岁月流逝的淡淡哀愁,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寂寂宵分,团团月午,一天云散。
送得香来,刚离谢池畔。
红衣翠盖,应替却、悲秋一半。银汉。
诉与姮娥,比天涯还远。
西风惹袖,金粟铺阶,佳人笑相玩。
莲舟才系,忘了采莲伴。
目断故山归路,一定有人凄怨。
但胆瓶深护,莫把绣帘轻卷。
翠帐春寒,玉炉香细,病怀如许。
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金博添愁炷。
薄幸杨花,多情燕子,时向琐窗细语。
怨东风、一夕无端,狼藉几番红雨。
曲曲阑干,沉沉帘幕,嫩草王孙归路。
短梦飞云,冷香侵佩,别有伤心处。
半暖微寒,欲晴还雨,消得许多愁否。
春来也、愁随春长,肯放春归去。
万树垂杨,六朝金粉,繁华独擅千秋。
平山远水,大可豁吟眸。
无怪当年杜牧,销魂在、十里红楼。
曾闻说,神仙富贵,跨鹤也来游。句留。
却不道,春风明月,尽付名流。
看竹帘半卷,绿蚁轻浮。
飞盏狂吟未了,香尘遍、廿四桥头。
谁还问,玉钩斜畔,芳草暗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