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谈玄坐林樾,见童烹茗荐薇蕨。
笛声何处风送来,文园尽绕关山月。
与客谈玄坐林樾,见童烹茗荐薇蕨。
笛声何处风送来,文园尽绕关山月。
这首诗名为《夜坐闻笛》,是明代诗人陶益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静坐林下,与友人谈论玄理的情景,以及远处笛声飘来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首句“与客谈玄坐林樾”,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林间清幽之地,静坐交谈,探讨玄妙之理的画面。这里的“林樾”指的是茂密的树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邃的环境,为后面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次句“见童烹茗荐薇蕨”,描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童子正在准备茶水,以野菜作为佐料,供主人和客人享用。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尊重,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第三句“笛声何处风送来”,通过“笛声”这一意象,将读者的思绪从静谧的林间引向远方,仿佛那悠扬的笛声是从某个未知的地方随风飘来,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淡淡的神秘色彩。
最后一句“文园尽绕关山月”,则将画面推向高潮。文园,这里借指诗人所在的场所,关山月则是指边塞的月亮,暗示着远方的景色或情感。这句话意味着笛声仿佛环绕着整个文园,使得月下的边塞景象与诗人所在之处产生了某种联系,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意境深远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远方声音的遐想,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陌上有荡子,金鞍飞华鞯。
闺中有思妇,玉指调悲弦。
当时两相得,误作容易看。
那知新婚别,负此如花颜。
妾身如秋叶,君意如春烟。
恨妾不恨君,劝君长加餐。
于飞者双燕,人独胡不然。
悲哉结交行,难语之时贤。
吴苑云酣歌舞地,平时灞上真儿戏。
府公槌鼓入辕门,盘马弯弓士增气。
玉虬夜吼双宝刀,晓霜冷透宫花袍。
君王有意敌天骄,霹雳劲弦吾与操。
满月犹嫌无腕力,三军鸣金齐破的。
莫将电镞惊飞翼,请射檄书青草砾。
参旗井钺光相摩,帐前万叠轰灵鼍。
呼韩要通作编户,勿遣喘从榆塞过。
雁沙枯叶改凯歌,安得壮士翻银河。
三边农桑俱偃武,将军懒射南山虎。
不须土训喻远人,天地中间悉臣主。
文章四海吴状元,那肯军装遽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