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坐茅庐,今日新硎发剑初。
百战屡超童子队,半途莫庆古人书。
美才最忌骄兼吝,大德方能实若虚。
久困泮池因懒学,愿君鉴我作前车。
十年风雨坐茅庐,今日新硎发剑初。
百战屡超童子队,半途莫庆古人书。
美才最忌骄兼吝,大德方能实若虚。
久困泮池因懒学,愿君鉴我作前车。
这首诗《赠潘永清入泮》由清代诗人陈维英所作,通过对比与劝诫,表达了对潘永清的期望与鼓励。
首联“十年风雨坐茅庐,今日新硎发剑初”描绘了潘永清在艰苦环境中潜心学习的坚韧形象,以及今日初展才华的喜悦。这里以“风雨”象征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茅庐”则比喻简陋的学习环境,而“新硎发剑初”则暗示其才华初露,如同新磨之剑,锋芒初现。
颔联“百战屡超童子队,半途莫庆古人书”赞扬了潘永清在学习上的进步与超越,同时也告诫他不要因为暂时的成功而自满,要警惕半途而废,避免像古人那样在学问上止步不前。这里的“百战屡超”形容他在学术上的不断突破,“童子队”则是指同龄人或初学者,“古人书”则暗指那些未能坚持到底的先贤。
颈联“美才最忌骄兼吝,大德方能实若虚”进一步强调了品德与才能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才德兼备之人,不应骄傲自满,也不应吝啬分享,而应谦逊待人,乐于助人。这里的“美才”指的是才华出众的人,“大德”则指高尚的品德,“实若虚”则形容内心充实却外表显得空灵,即内敛而不张扬。
尾联“久困泮池因懒学,愿君鉴我作前车”是对潘永清的直接劝诫,指出他过去可能因为懒惰而耽误了学业,希望他能从自己身上吸取教训,勤奋学习,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这里的“泮池”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象征,常用来比喻求学之路,而“前车”则比喻可以借鉴的先例或经验。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潘永清的才华与努力,更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与劝诫,强调了品德与才能并重的重要性,以及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价值观。
嗟哉此纲常,一朝已散失。
臣岂无贤良,君岂有惭德。
君臣义未明,大道致闭塞。
谁实笃忠贞,矢志不可屈。
先生真英豪,提戈呼叱咤。
一心收桑榆,戎行瞻黼黻。
间关五岭南,誓师存百粤。
有仍田一成,足以张征伐。
南阳戴真人,足以兴汉室。
天道岂无知,为此冠裳恻。
昨闻战城南,王师奋鈇钺。
万马似群羊,斗败鼓声竭。
百年养士恩,报之在朝夕。
多惭迟暮身,涕泪望乡国。
涌翠岂兰亭,唐峰非山阴。
一渠疏曲水,四野成茂林。
对此坐叹息,超然起遐心。
当年诸王集,幽情畅登临。
虚旷非远识,绝胜名利襟。
近代翁李游,至理穷高深。
云何夸毗子,清谈且骎骎。
抗志有近远,抚事无古今。
此日复何日,有酒始酌斟。
援琴不敢发,谁欤为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