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解道诗篇,锹钁为朋四十年。
稍通阴符三千字,粗明道德五千言。
般般放下般般悟,物物俱忘物物捐。
此去不遭闫老唤,今朝惟待玉皇宣。
平生不解道诗篇,锹钁为朋四十年。
稍通阴符三千字,粗明道德五千言。
般般放下般般悟,物物俱忘物物捐。
此去不遭闫老唤,今朝惟待玉皇宣。
这首诗《颂》由金代诗人吕道安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道家哲学的独到理解。
首句“平生不解道诗篇,锹钁为朋四十年”,诗人自谦一生未深涉文墨,而是以农具为伴,辛勤耕耘了四十年,表达了他对劳动生活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亲近。
接着,“稍通阴符三千字,粗明道德五千言”两句,诗人提到自己虽非文人,却对道家经典有所涉猎,对《阴符经》和《道德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这反映出他对于道家思想的追求与探索。
“般般放下般般悟,物物俱忘物物捐”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放下”与“忘却”的过程,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提升,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最后,“此去不遭阎老唤,今朝惟待玉皇宣”两句,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平静接受命运的心态,预示着他的精神世界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达到了一种与宇宙和谐共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在昔登舟日,鬓发如黑丝。
解缆西塘侧,繁霜入镜垂。
岂其苦奔波,有怀空自知。
川谷远无梁,虎豹踞路歧。
惊魂怵难定,梦里返江涯。
心折饱忧畏,骇浪复无时。
回首顿三秋,电光阅弈棋。
朝来驱羸马,春风面上吹。
履穿厌冰雪,又看芳树枝。
宁不思远道,远道力已疲。
既老休徵逐,往事安可追。
晓日鸣乳鸠,燕语影差池。
大化本无停,物理遂所私。
古有赤松游,高踪慕茹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