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秋寂寂,窗外响流泉。
凉意侵孤枕,寒声警独眠。
听来无昼夜,修到即神仙。
我欲留长住,尘襟愧未湔。
僧房秋寂寂,窗外响流泉。
凉意侵孤枕,寒声警独眠。
听来无昼夜,修到即神仙。
我欲留长住,尘襟愧未湔。
这首诗描绘了僧房中静谧的秋夜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听泉时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首句“僧房秋寂寂”,点明了地点和季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接着,“窗外响流泉”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窗外,那潺潺的泉水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音律感。
“凉意侵孤枕,寒声警独眠。”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听泉时的个人体验。凉意和寒声不仅触动了身体,也触动了心灵,让人在孤独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深沉与力量。这里的“警”字,既指声音唤醒了沉睡,也暗示了内心的觉醒与警醒。
“听来无昼夜,修到即神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他认为,聆听自然的声音,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仿佛接近了神仙的世界。
最后,“我欲留长住,尘襟愧未湔。”诗人表达了想要长久停留于此,享受这份宁静与纯净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世俗杂念的反省与愧疚。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听泉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自我以及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半生多慨□,万里快遨游。
报国丹心壮,思亲白发调。
盛名吴下士,高调郢中讴。
空阔搏雕鹗,沙乾骋骏骝。
声诗唐律度,楷法晋风流。
几过杨雄宅,频登压粲楼。
归篷投建邺,载月渡沧洲。
俊采逢人羡,衰颜对镜羞。
怜均朝北阙,愧我老西畴。
汉水晴逾碧,秦山晚更幽。
关河从此隔,风月共谁酬。
落日长亭路,连城古帝州。
有怀徒缱绻,无计为淹留。
后夜分遥念,音书肯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