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黄蒿满野田,溪行尽日断人烟。
落霞几抺青螺小,此是浔南夕照天。
青草黄蒿满野田,溪行尽日断人烟。
落霞几抺青螺小,此是浔南夕照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傍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青草黄蒿满野田”,以“青草”和“黄蒿”两种常见植物,勾勒出田野的广阔与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可能是秋季,因为黄蒿在秋天会呈现出黄色。满野田的景象,给人以辽阔无垠之感。
次句“溪行尽日断人烟”,描述了沿着溪流行走,直至日暮时分,再也看不到任何人的踪迹。这不仅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也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解脱。
第三句“落霞几抺青螺小”,将夕阳的余晖比作几抹青螺,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云霞的形状与色彩,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这里的“青螺”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云霞在夕阳映照下呈现出的深浅不一的蓝色或绿色,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最后一句“此是浔南夕照天”,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之情。“浔南”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夕照天”则强调了夕阳西下时分的美丽景色。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对宁静、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傍晚时分田野与溪流边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这份宁静的深深感悟和喜爱。
柳下坐怀事,道学喜传说。
人以穷来归,因之试淄涅。
是乃桑中为,谁云柳下屑。
然则复何奇,不恭其一辙。
子卿偕胡妇,千秋辨污蔑。
十九年泽中,人情宁消灭。
古今至节人,一皆情所结。
情至风值萍,曾何伤汉节。
胡妇若累卿,胡羊亦卿孽。
汉旄落寒沙,胡霜焉可啮。
然则复何妨,柳下谁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