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清游,凤城西近,古松凉合禅关静。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
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
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
小队清游,凤城西近,古松凉合禅关静。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
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
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
这首《踏莎行》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夏日午后景象。诗中以“小队清游”开篇,点明了游赏的轻松愉悦氛围,随后将地点定位在“凤城西近”的一处古松环绕的禅关,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禅院内的寂静与和谐。午后的阳光透过深邃的院落,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微风吹动画幡的声音和远处花间传来的磬声,打破了这份静谧,增添了几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接下来,“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诗人通过想象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即使身体稍感不适(“偏耽薄病”),也愿意与朋友共享这难得的时光,穿过弥漫着香气的小径,享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美好。
最后,“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这两句以生动的细节收尾,展现了夏日午后的一抹清凉与宁静。翠绿的帘幕轻轻拉开,迎接的是满眼的绿荫,而轻摇的扇子则在微风中轻轻划过,投下西山的倒影,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踏莎行》通过对夏日午后禅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编萑以苴猪,墐涂以涂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