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日干霄过百围,龙蛇夭矫半天垂。
蟠根不老应千载,合抱横分见九枝。
学市浓阴能几许,公庭转影不多时。
那知山谷无斤斧,坐与冥灵结后期。
蔽日干霄过百围,龙蛇夭矫半天垂。
蟠根不老应千载,合抱横分见九枝。
学市浓阴能几许,公庭转影不多时。
那知山谷无斤斧,坐与冥灵结后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高大茂盛的槐树,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首联“蔽日干霄过百围,龙蛇夭矫半天垂”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槐树之高大,其枝叶遮天蔽日,仿佛直插云霄,形态如龙蛇般蜿蜒曲折,生动展现了槐树的壮观景象。
颔联“蟠根不老应千载,合抱横分见九枝”进一步描述了槐树的古老与繁茂。根系盘旋,历经千年而不衰,枝干粗壮,横生分叉,可见九枝,展现出槐树生命力的顽强和繁盛。
颈联“学市浓阴能几许,公庭转影不多时”则从侧面表现了槐树的阴凉效果。在市集或官署中,槐树的浓荫能为人们提供短暂的清凉,但这种庇护却不能持久。
尾联“那知山谷无斤斧,坐与冥灵结后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即使在深山老林中,没有人为的破坏,槐树也能与天地同寿,与冥灵(传说中的长寿之神)结下不解之缘,预示着永恒的生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槐树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尚谒死安道,宁忘生阆风。
千岩几尊酒,百岁一枝筇。
且可耽甜黑,何须醉软红。
谢公高卧处,明月在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