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涂抹学埋轮,扬历于今变态频。
抽簪自是无嫌忌,制芰由来不染尘。
碧水丹崖天赐我,月窗云榻我同人。
閒居赋就无非想,笑比图南一觉身。
也曾涂抹学埋轮,扬历于今变态频。
抽簪自是无嫌忌,制芰由来不染尘。
碧水丹崖天赐我,月窗云榻我同人。
閒居赋就无非想,笑比图南一觉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也曾涂抹学埋轮,扬历于今变态频”中,“涂抹”与“埋轮”形成对比,前者可能指诗人在官场或世俗中的经历,后者则象征着归隐的决心与行动。这两句表达了从繁华到归隐的转变过程。
接着,“抽簪自是无嫌忌,制芰由来不染尘”两句,通过“抽簪”和“制芰”这两个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以及在自然生活中保持纯洁高雅的态度。“无嫌忌”和“不染尘”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碧水丹崖天赐我,月窗云榻我同人”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之美,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碧水丹崖,月窗云榻,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閒居赋就无非想,笑比图南一觉身”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閒居”和“赋就”,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创作生活,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满足和平静。将自己比作“图南”,即《庄子》中的大鹏鸟,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广阔天地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归隐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和生活乐趣。
他山有高梧,摵摵入凉吹。
物情竞趋新,不觉失故翠。
吾生夫何如,坐为有身累。
青山久蹉跎,白发竟憔悴。
平生老瓦盆,笑我识丁字。
为言已衰迟,有口不如醉。
醉中当自知,生世略如寄。
何为争市朝,以死博一愧。
一杯为引满,遂及二三四。
颓然乎林间,客去吾欲寐。
竹君颇介特,高节凌秋霜。
朝来雨声寒,意色俱凄凉。
此岂子败盟,而不能相忘。
秋色雨亦佳,遣我冥搜忙。
离骚日在眼,捃摭方滥觞。
安得灵运屐,共窥公干墙。
涉世三折肱,悲秋九回肠。
脱巾漉浮蛆,醉卧六尺床。
竹意亦自持,俨立何堂堂。
会当有良夜,披户延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