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山顶,高高傍斗坛。
夜来风飘瓦,吹雪满霞冠。
汲泉留洗药,养火为烧丹。
怕有俗人溷,书符贴板门。
结庐在山顶,高高傍斗坛。
夜来风飘瓦,吹雪满霞冠。
汲泉留洗药,养火为烧丹。
怕有俗人溷,书符贴板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在山顶山房的生活情景,充满了道家的隐逸气息与修炼氛围。首句“结庐在山顶,高高傍斗坛”点明了山房的位置,远离尘嚣,位于山巅,紧邻斗坛,暗示着此处环境清幽,与天地自然相融。接着,“夜来风飘瓦,吹雪满霞冠”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夜晚的风吹过屋顶,雪花飘落,仿佛连霞冠都沾染上了雪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诗意。
“汲泉留洗药,养火为烧丹”则展现了道士日常生活的修行活动,汲水洗药,炼丹养身,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身心和谐的生活哲学。最后,“怕有俗人溷,书符贴板门”表达了对世俗干扰的担忧,道士担心外来的俗人会打扰到他的清净生活,因此在门上贴符以示警戒,进一步强调了其避世修真的决心和生活方式的独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道士山房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更传达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修为的核心理念,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见梅思洛阳,何愁道路梗。
见雪忆灞桥,便可心思省。
仙家种玉成,造化炊粱顷。
凛然孤高标,敢以尘溷请。
将军有传令,遽成临渴井。
王言惟作命,盍作和羹领。
香色归本根,滋味岂机阱。
自非泯全牛,安得试尝綮。
转庵句中画,梅诗言外警。
难韵有辘轳,妙语压菑眚。
昨夜垂垂雨,一洗娟娟静。
便觉容成圃,真是太玉境。
朝来知见香,堕在区别町。
不如两忘言,搔首孤山顶。
养亲感卧冰,慕亲悲履霜。
眷兹母孙情,胚胎炳前光。
先生一奖励,吴氏增激昂。
至今诸孙行,如立严师傍。
躬行斯入室,言辞特滥觞。
当时五子名,佩服讵可忘。
省也滋拳拳,何止升其堂。
步蹇无良行,思苦乏新作。
虫声徒自切,我病有何乐。
言写纾短怀,深汲难远酌。
敢嗟凤兮凤,正惭貉非貉。
诗家有医王,同社求句瘼。
固不相短长,祇恐自鄙薄。
胡为作蚁梦,乃欲谈豹略。
此意诚起懦,斯言几善谑。
天幸吾已数,人生归有托。
居然成老丑,何者裨画诺。
知予与罪予,并束春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