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维舟江上村,临风西望黯销魂。
花将春色归流水,云系愁心入故园。
丘垄不知谁洒扫,藤萝应复自滋蕃。
衰年尚作无家客,只合当时住鹿门。
寒食维舟江上村,临风西望黯销魂。
花将春色归流水,云系愁心入故园。
丘垄不知谁洒扫,藤萝应复自滋蕃。
衰年尚作无家客,只合当时住鹿门。
这首《寒食感怀》由元末明初诗人华幼武所作,通过寒食节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首联“寒食维舟江上村,临风西望黯销魂”,开篇即点出时节与地点,寒食节时,诗人独坐小舟于江边村落,面对着西风,心中满是愁绪与哀伤。这里的“黯销魂”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凄清,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颔联“花将春色归流水,云系愁心入故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花朵随春色流入溪流,仿佛带着生机与希望;而云彩则像是承载着诗人的忧愁,飘向遥远的故乡。这两句以景写情,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颈联“丘垄不知谁洒扫,藤萝应复自滋蕃”,转而思考人生与自然的永恒循环。丘陵上的墓地,不知是谁在清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藤萝却能自我繁衍生长,展现出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这一对比,既是对生命消逝的无奈,也是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赞美。
尾联“衰年尚作无家客,只合当时住鹿门”,诗人自述虽已年老,仍漂泊无依,只能怀念过去,想象自己若能在鹿门山隐居,或许能获得心灵的慰藉。鹿门山是古代文人向往的隐逸之地,此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渴望。
整体而言,《寒食感怀》通过对寒食节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与自然规律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公居幽绝谁能纪,欲到应须劳屐齿。
从官出入路萦纡,况今又去藩龙舒。
人在天南居在北,乡心千里云山碧。
山庭不用勒移文,时乐中和归未得。
他年若寻仙老会,洛下诸公尽中外。
百二十坊山水间,甲第相望门巷对。
过从不独赏芳珍,造适何妨谈道真。
回头却望朝市里,多少思归未去人。
京都花品予尝评,夭桃仅有十数名。
含丝繁艳今始识,鲜苞长蕊彯红缨。
春晴日暖助颜色,灼灼一片朝霞轻。
鲛绡剪碎旋装缀,虬须摘尽将纫萦。
因知化工巧难状,偏于草木呈瑞精。
又疑华灯九光烂,蜂蝶不敢来窥争。
江南萱草易滋殖,维扬芍药初种成。
此花皆有红丝号,恨不同时相合并。
君家数株发庭际,爱玩常挂帘钩琼。
有客风流欲寄目,主人喜笑张筵迎。
飞觞洒翰偏得意,都缘尤物牵风情。
我虽多病不能饮,犹思强举花前觥。
雩帝临初孟,涓辰用吉辛。
肄仪惭陋学,司直接名臣。
出从笼街驭,时观避路人。
雨馀鲜野服,云霁变鱼鳞。
觚陛牲匏洁,公卿冕佩轃。
共期严荐享,上副圣心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