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依南斗弄潺湲,太白云巢似可攀。
浮水一星天上下,步虚五老镜中间。
自从三代称全楚,看到中原无此山。
莫道彭湖希胜事,龙舟曾奏凯歌还。
每依南斗弄潺湲,太白云巢似可攀。
浮水一星天上下,步虚五老镜中间。
自从三代称全楚,看到中原无此山。
莫道彭湖希胜事,龙舟曾奏凯歌还。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韵味。首句“每依南斗弄潺湲”,以南斗星为参照,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庐山流水的亲近与欣赏,仿佛在星辰的指引下,与自然和谐共舞。接着,“太白云巢似可攀”一句,将庐山比作太白仙人居住的云中之巢,既体现了山的高峻,又赋予了其神秘的色彩,激发了读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浮水一星天上下,步虚五老镜中间”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山中的星辰与人间的景象相融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暗示了庐山的灵秀与超凡脱俗。星辰在天上与水中交替显现,如同仙境中的步虚之音,与五老峰映照在镜子般的水面,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自从三代称全楚,看到中原无此山”则从历史的角度赞美庐山,追溯到古代,将其与全楚之地相提并论,强调了庐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的自然风貌。最后,“莫道彭湖希胜事,龙舟曾奏凯歌还”一句,通过引用传说中的彭湖胜景与龙舟凯旋的故事,进一步烘托了庐山的非凡之处,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里曾是英雄豪杰展示才华与荣耀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入,不仅展现了庐山的壮美与神秘,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仙遗衣化罗浮蝶,蝶化山蚕复作衣。
栩栩未离庄叟梦,丝丝还上玉人机。
质无绮丽宜于隐,生有文章不愧飞。
多谢良朋远相寄,东方蝉蜕亦依希。
曹家老瞒狡而武,百万戈矛下荆土。
赘阉小丑夷群雄,当时意气无江东。
江东少年剑斫案,驱风走火乌林岸。
北船烟烬西蜀都,吴王宫殿飞赤乌。
谁为此谋葛与周,两郎年几二十头。
雄图已矣勿谁道,赤壁舟中人已老。
窸窸风动帘,潇潇雨在竹。
蒲柳抽春妍,窗扉媚新绿。
幽人了无事,得饱睡便足。
梦醒卧村童,书声出茅屋。
开门即青山,山山啼啄木。
此时珠海边,江波何许绿。
相望千里遥,离愁断相续。
何日一归舟,孤灯对床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