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寻招隐地,野趣足盘桓。
怪石支茶臼,幽藤补药栏。
清秋林响静,长昼葛衫寒。
木识浮生理,皈依问懒残。
来寻招隐地,野趣足盘桓。
怪石支茶臼,幽藤补药栏。
清秋林响静,长昼葛衫寒。
木识浮生理,皈依问懒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惠应寺时的山野之趣和禅意体验。首句“来寻招隐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寻找一处可以静心隐居的地方。接下来的“野趣足盘桓”写出了自然环境的质朴与吸引,让人心生留连。
“怪石支茶臼”细致刻画了山间的奇特景象,石头被用来支撑茶臼,显示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巧妙融合。而“幽藤补药栏”则进一步描绘了植物的生机与寺观的宁静,藤蔓攀援,仿佛在修补药栏,增添了禅意氛围。
“清秋林响静”描绘了秋季树林中的宁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更显出环境的清幽。诗人穿着葛衫在“长昼”中感受到的“寒”,不仅是天气凉意,也是心境的淡泊与超脱。
最后两句,“木识浮生理,皈依问懒残”,诗人寓言般地表达,连树木都似乎理解了漂泊不定的世间生活,他向懒残(可能是一位高僧或哲人)寻求内心的归宿与解脱,流露出对禅宗思想的深深敬仰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自然景色,融入了禅意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心灵归宿的探寻。
己甘玉共碎,肯藉瓦能全。
漾水纤鳞跃,欹花细锦鲜。
陶成煮白石,炼就补青天。
秋月冰壶裂,春蚕丝茧缠。
珊瑚笼铁网,蝌蚪蚀苔笺。
纹杂罘罳簟,光分玳瑁筵。
质莹高玉案,晕积近炉烟。
若是词人掷,声同作赋传。
戴生翛翛海鹤姿,胸中潇旷雅负奇。
壮心孤往契千古,劲笔凭陵无一时。
平生结交重意气,与余弱冠缔襟期。
兴来白社朝朝会,别去沧波岁岁思。
十年献策未得志,五岳三山寻杖履。
春风偶逐蓟门游,相见惊狂疑梦里。
便解金貂向酒家,论心日日醉流霞。
探胜西山曾并马,乘凉东郭共看花。
自此天涯旅思宽,顿忘沈陆在金门。
祇便雅会长燕市,谁解离期促马鞍。
闻君归路出吴越,秀岭名湖几超忽。
登临好在暮秋时,文藻山川相映发。
兴尽应归五穗城,白云山下学躬耕。
予亦归来赋已就,期君共访安期生。
猛虎生在深山,额胡白,文胡斑。
竟日攫人充肠腹,樵采无敢出其间。
乃托巫咸,往诉山神。
山神怒责虎,上天好生虎食人。
猛虎俯首向神言,山南有鹿山北麋,爪牙不足卫其身。
朝游林莽,暮充鼎珍。虎若不食人,将久同鹿麋烹。
吁嗟,畏恶残善人情非,乃尚欲愚猛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