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聚贫家。
高才盍视宫中草,退士聊看屋角花。
未必园丁谙树性,更愁墨客笑姜芽。
画堂金鼎熏兰麝,岂有天然韵可誇。
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聚贫家。
高才盍视宫中草,退士聊看屋角花。
未必园丁谙树性,更愁墨客笑姜芽。
画堂金鼎熏兰麝,岂有天然韵可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赋闲在家的景象,通过对家中月光、奇珍异宝的描述,以及对宫廷生活和自然界变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吟讽攀翻到月斜”,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对着窗外斜入的月光,沉浸于古诗词之中,寻找灵感和寄托。月亮象征着清冷与孤寂,而“众惊奇宝聚贫家”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心中充满了对知识和艺术的珍视。
“高才盍视宫中草”,这里的“高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能够在宫廷之内也能看到平凡的事物,如同看待一般的野草一样,这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功名利禄的心态。紧接着,“退士聊看屋角花”则表明了即便是已经退出仕途的士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小景致也能保持一份淡然和欣赏。
“未必园丁谙树性”,诗中提到的园丁并非对树木有深刻理解,而是在做着表面的照料。这里暗示了对于自然界的真正认识需要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感悟。“更愁墨客笑姜芽”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作为文人的内心世界,对于世事变化的关注,尤其是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充满生机的事物,如同新生的姜芽一样。
最后,“画堂金鼎熏兰麝,岂有天然韵可誇”则描绘了一种高雅的生活场景。诗人用香炉中的兰麝来比喻文学创作,就如同熏香一般需要技巧和耐心,而问“岂有天然韵可誇”,则是在探讨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在不经意间捕捉到天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高雅生活态度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