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敦煌八景咏·其二千佛灵岩》
《敦煌八景咏·其二千佛灵岩》全文
清 / 苏履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南山一望晓烟收,石洞㟏岈景色幽。

古佛庄严千变相,残碑剥蚀几经秋。

摩挲铜狄空追忆,阅历沧桑任去留。

玉塞原通天竺国,不须帆海觅瀛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敦煌千佛灵岩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沧桑感。首句“南山一望晓烟收”,以清晨的视角,描绘出山色在晨光中渐渐清晰的宁静画面,为整幅画卷铺垫了背景。接着,“石洞㟏岈景色幽”一句,点明了地点特色,石洞深邃而幽静,引人入胜。

“古佛庄严千变相,残碑剥蚀几经秋”两句,将视线转向了佛教文化的核心——古佛与残碑。古佛形象千变万化,展现了艺术的精妙与宗教的深邃;残碑上的文字虽已剥蚀,却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观,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摩挲铜狄空追忆,阅历沧桑任去留”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摩挲铜狄,是对过往的回忆与怀念,但面对历史的沧桑巨变,一切都显得既空洞又真实。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文明进程的感慨。

最后,“玉塞原通天竺国,不须帆海觅瀛州”两句,以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联想到古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玉塞象征着连接东西方的商贸通道,天竺国与瀛州则是遥远的异域之地。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文明交流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现代,这种精神和追求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敦煌千佛灵岩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对过往与未来的哲思。

作者介绍

苏履吉
朝代:清

苏履吉,乳名发祥,字其旋,号九斋,生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三日(1779年8月25日),福建德化人。有《友竹山房诗草》七卷,补遗一卷,《友竹山房诗草续钞》七卷。
猜你喜欢

自都回至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二首·其一

旦辞文明门,回首望宫阙。

长云拥蓬莱,烟雾中滃郁。

相去不崇朝,杳若隔溟渤。

扁舟指吴云,离梦萦燕月。

虽怀归乡欢,复怆知己别。

裁诗寄悠悠,感念深至骨。

(0)

挽俞恪士

结茅山水窟,哀此荷锸志。

瓣香为简斋,自忏一生意。

贞疾恒不死,冀子当久视。

遗形呼吸间,得尔亦岂易。

如闻人琴恸,不减徽之挚。

平生盛自许,诗卷肯相质。

奈何海藏图,负我靳一字。

行藏各有素,抱憾遂入地。

湖庄波渺然,满眼故交泪。

(0)

九日不出

登高亦何为,谓可舒抑郁。

今朝虽重阳,抱膝独不出。

此州乃井底,无处见天日。

纵隮万山颠,犹在千丈窟。

三秋不易过,业满当自脱。

滔滔海扬波,吾意行一豁。

(0)

忆昔行

忆昔侠家全盛日,江左数州无亚匹。

黄金横带虎作符,尽斥民居为第室。

长腰细米光照人,自给不求归老秩。

舂陵石几汝州瓷,一席万钱犹俭率。

是翁九十乃未殂,牙齿重生发如漆。

已无馀福在人间,此理分明可谙悉。

健鹘生雏尽攫拿,骄马作驹终覂逸。

寄谢悠悠世上儿,过眼繁华如电失。

(0)

送田鍊师行

从侄三山相见稀,又驰云驾几时归。

杨花不领东风管,到处将春自在飞。

(0)

送王璘行

天涯九日出龙沙,冬后冬前却到家。

馈运功成须报我,好游天汉上浮槎。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