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风雨梅公择有不悦之色因用其韵与解之》
《舟中风雨梅公择有不悦之色因用其韵与解之》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清于明鉴绿于蓝,水色山容总一般。

游子正怀羁旅恨,聊将目力解眉攒。

(0)
翻译
比镜子还要清澈,比蓝天还要碧绿,
水色与山景都如此相似无异。
注释
清:清澈。
明鉴:明亮如镜。
绿于蓝:比蓝色更绿。
水色:水面的颜色。
山容:山的景色。
游子:远行的人。
羁旅:旅途中的困苦。
恨:忧愁。
聊将:姑且。
目力:视力。
解眉攒:舒展眉头,表示缓解心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舟中风雨》。诗中“清于明鉴绿于蓝”一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景物颜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其中“清”指的是水的清澈,“明鉴”则形容水面如同明镜一般,能映射出天空的光辉;“绿于蓝”则是说山色比天空还要更绿,这里可能隐含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向往。

接下来的“水色山容总一般”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景象,表明无论是水的颜色还是山的形态,都呈现出一种平和、和谐的氛围,这种描述与前文相呼应,又增添了一层意境。

“游子正怀羁旅恨”一句则转换了情感,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旅行中的游子,对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情感困扰和不舍。这里的“羁旅恨”指的是游子的愁绪和不快。

最后,“聊将目力解眉攒”一句则是说诗人通过极尽目力去欣赏眼前的风景,来缓解心中的忧虑。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借景抒怀、寄托情感的一种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浣溪沙

深掩重门白昼清。东风午院落花轻。

碧纱窗外雨新晴。

烟锁垂杨愁欲结,梦回香阁恨初生。

枝头黄鸟一声声。

(0)

青玉案.咏手

纤纤玉笋看如削,菱花细把乌云掠。

彤管鸦黄初画学。

炉香烧烬,自捲帘幕,红豆抛双雀。

闲游漫数花间萼,双双戏挽秋千索。

重整云翘归绣阁。

停针暗想,情怀难却,闷把兰腮托。

(0)

眼儿媚

无端风雨到高楼。春思总悠悠。

芙蓉帐外,水晶帘捲,恰好梳头。

落花可惜谁人惜,空自付东流。

伤心何限,红衫揾泪,绿酒浇愁。

(0)

玉蝴蝶.咏梦

怪尔庄生何事,勾人别思,惹我离魂。

十二画栏深处,依旧黄昏。

月溶溶、桃花满地,烟淡淡、柳絮盈身。正氤氲。

香浮翠幕,雾锁重门。殷勤。

忽听天际,数声横笛,一曲阳春。

凝望琼楼素娥,如雪乱红云。

似依稀、莺牵绣带,还缥缈、蝶绕罗裙。羡巫神。

凌波来去,不动芳尘。

(0)

踏莎美人.又七月看锡山燃灯,和表姊

微润侵衣,嫩凉生树。星桥一簇山深处。

青帘翠袖几相招。赢得片帆欲挂、又停桡。

小阁松风,幽窗蕉雨。与卿梦里还同语。

漫投双鲤付轻潮。问取明朝乌鹊、再填桥。

(0)

长相思.秋夜

灯影残。月影残。烟树微茫夜已阑。个人犹未闲。

思恹恹。病恹恹。一段心情何处牵。长天秋水边。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