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响迷湘浦,馀哀隔陇云。
角残灯外听,钟定枕边闻。
流响迷湘浦,馀哀隔陇云。
角残灯外听,钟定枕边闻。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湘浦边的景象,远处的雁鸣声回荡,余音缭绕在水边,似乎穿透了陇上的云层,传递着淡淡的哀愁。诗人独坐灯下,听到角声凄凉,而在寂静的夜晚,连远处寺庙的钟声也能清晰地听见,落在枕边,更添了几分孤寂与思乡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雁鸣和钟声为媒介,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感伤的氛围,展现了元末明初诗人李延兴的离别之苦和对远方的思念。
扬州望金山,隐隐大如幞。
朅来长江上,孤高二千尺。
僧居厌山小,面面贴苍石。
虚楼三百间,正压江潮白。
清风敛霁雾,晓日曜金碧。
直侵鱼龙居,似得鬼神役。
我行有程度,欲去空自惜。
风吹渡江水,山僧午方食。
波澜洗我心,笋蕨饱我腹。
平生足游衍,壮观此云极。
铁瓮本谁安,海门复谁植。
东南递隐见,遥与此山匹。
兹游几不遂,深愧幕府客。
归时日已莫,正值江月黑。
顾视天水并,坐恐星斗湿。
使君何时罢,登览不可失。
辙幼侍先君,闻尝游庐山,过圆通,见讷禅师,留连久之。
元丰五年,以谴居高安,景福顺公不远百里惠然来访,自言昔従讷于圆通,逮与先君游,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
二公皆吾里人,讷之化去已十一年,而顺公七十四,神完气定,聪明了达。
对之怅然,怀想畴昔,作二篇赠之。
屈指江西老,多言剑外人。
身心已无著,乡党漫相亲。
窜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
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
念昔先君子,南游四十年。
相看顺老在,想见讷师贤。
岁历风轮转,禅心海月圆。
常情计延促,无语对潸然。
风迹殊不昧,声名岂偶然。
长途催騄骥,爽气激鹰鹯。
薏苡成遗恨,松愀卜远年。
凄凉故吏尽,谁泣鬣封前。
京尘昔倾盖,江国见佳城。
零落旧冠剑,艰难孝弟兄。
存亡看世俗,意气忆平生。
晓铎知人恨,幽音亦未平。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蜀中藏经,往往有古仙人吴采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水竹遮藏自一川,日高茅屋始炊烟。
犬牙舂米新秋后,麦粒烝茶欲社天。
冠盖只今成弃物,杉松他日记栽年。
定应笑我劳生在,卯睡闻呼衣为颠。
十载劳思寤寐间,新诗态度比云烟。
清风吹我无千里,明月随人共一天。
归去林泉应避暑,北征道路恐经年。
与君共愧知时鹤,养子先依黑柏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