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阻狂风走逆沙,五云郊外步桑麻。
惊心惶恐滩头水,着眼清明节里花。
诗就带云眠野草,酒醒和叶嚼生茶。
行行不觉边廛市,失记村庄历几家。
断阻狂风走逆沙,五云郊外步桑麻。
惊心惶恐滩头水,着眼清明节里花。
诗就带云眠野草,酒醒和叶嚼生茶。
行行不觉边廛市,失记村庄历几家。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在五云郊外行进时遭遇狂风沙暴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联“断阻狂风走逆沙,五云郊外步桑麻”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开篇,狂风与逆沙的阻隔与五云郊外的宁静田园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多变与诗人内心的平静。
颔联“惊心惶恐滩头水,着眼清明节里花”则通过“惊心惶恐”与“着眼清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状态,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颈联“诗就带云眠野草,酒醒和叶嚼生茶”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通过“带云眠”与“酒醒和叶嚼生茶”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尾联“行行不觉边廛市,失记村庄历几家”则以行旅中的不经意发现,表达了诗人对城市与乡村、繁华与宁静之间微妙平衡的感悟,暗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东望苍茫,来何迟也,夜寒独立搔首。
为损容颜,懒又邀人杯酒。
料此际、虎阜笙歌,尽今夕、翠樽红袖。知否。
是吴姬赏月,怕迟十九。恰应潮生日候。
有蚌彩涵波,舒光欲斗。一样清辉,觉道盘痕减旧。
感秋气、不耐繁华,偏积下、三分消瘦。今后。
漫随人冷澹,更阑独守。
东风太恶。惯弄香簸粉,吹到妆阁。
瘦损花神,乍转冰魂,潘鬓休教染著。
当年素手斜阳里,笑画意、折枝衫薄。
怪寻常、一样时光,锁断绮窗珠箔。
惆怅芳容去后,小庭但剩下,无数霜萼。
笛里吹残,尚带春寒,人不如春有脚。
更阑月、转郎眠处,幸早赴、罗浮前约。
梦醒时、软尽刚肠,怕想额边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