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里皮兮皮里骨,大隋老子无窠窟。
上士闻之笑未休,中流特地生疑惑。
骨里皮兮皮里骨,大隋老子无窠窟。
上士闻之笑未休,中流特地生疑惑。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探讨了存在与理解之间的微妙关系。"骨里皮兮皮里骨",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复杂交织,骨与皮的关系象征着内在与外在、本质与现象的辩证统一。"大隋老子无窠窟"则可能暗指对传统或既定观念的超越,强调了寻求真理不应受限于形式或框架。
"上士闻之笑未休",表明了对于高深哲理的理解,往往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开放的心态,甚至可能引发笑声,因为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领悟和释放。"中流特地生疑惑"则反映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即使是对中等层次的理解者也会产生困惑,这说明了探索真理之路的曲折与挑战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对复杂事物理解的难度以及寻求真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鼓励读者保持谦逊、开放的态度,勇于探索未知,超越表面的局限,直达事物的核心。
俗习务浅鄙,养子多昩教。
且云粗识姓,便是学之要。
学岂止识字,要在知人道。
人道重纲常,文艺稍加膏。
爱子若不教,护病不医疗。
往往岁月后,历历见狠傲。
孝悌莽无知,礼义蔑循蹈。
辱父辱门第,至此徒悔懊。
此过不在子,在父长其暴。
能教始为爱,教成自有效。
不可吝鞭挞,不可恕幼少。
今年贺美事,二侄改俗调。
令子从师儒,诗书发蒙冒。
此举足高尚,先绪喜可绍。
譬谷既历舂,白粲脱黄糙。
又譬金溷沙,披汰金乃耀。
愿言勿中画,进进有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