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如人面,看来总不同。
转山皆刮目,得径欲生风。
秋潦寒逾缩,高原烧更空。
骕骦知我者,讵肯老尘中。
新路如人面,看来总不同。
转山皆刮目,得径欲生风。
秋潦寒逾缩,高原烧更空。
骕骦知我者,讵肯老尘中。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名为《车中杂成(其二)》。诗中以“新路如人面,看来总不同”开篇,巧妙地将新路与人面相类比,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多变与独特性。接下来的“转山皆刮目,得径欲生风”,进一步描绘了在不断探索和改变中,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也会随之变化,仿佛在山间行走时,每一步都让人耳目一新,渴望找到一条更为便捷的道路。
“秋潦寒逾缩,高原烧更空”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间流逝、环境变迁的深刻寓意。秋天的雨水使得地面更加潮湿寒冷,而高原上的火烧后留下的只是空旷与寂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最后,“骕骦知我者,讵肯老尘中”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追求的向往,即使面对生活的困顿与束缚,也希望能够像骏马骕骦一样,不被尘世所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自然变化以及内心追求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拂金徽,开素匣,白鹄窥帘窦。
解愠南风,习习飘朱袖。
何须涧响松涛,冰清盈抱,将陈曲、楚明光奏。
闺中秀。试问流水高山,正声又依旧。
罗袂红裙,应有钟期构。
不劳司马求凰,文君今日,早先把、隐情轻逗。
一片姑苏月,还似昔时圆。
不知吴王乘月,几度醉台前。
我想当初行乐,惟恐琼楼玉馆,不得畅流连。
醉醒弄弦管,常愿夜如年。采香径,销夏渚,快无边。
歌阑舞罢,一声屧响碧云天。
肯信春花秋露,转眼朝荆暮棘,犀甲散江烟。
回首看西子,笑上五湖船。
怪石眠云,孤松偃盖。亭亭千尺连青霭。
五粒曾沾仙掌露,一拳欲下南宫拜。
谪仙人,元是李,蟠根大。伊吕功名方未艾。
何事丹砂句漏外。邓禹封侯喜将届。
梦松之占今验矣,黑头堪羡风云会。
紫泥书,丹山凤,衔来快。
旧家燕老,剩水鸥闲,秋思悽楚。
杖屐幽寻,偏惹梦华哀绪。
凤阙平驰胡地马,龙文惊折梁宫柱。
更何心,问牙签玉轴,石渠天府。
况别有忧端千缕,羁枕无眠,魂乱窗雨。
幻入溟濛,猿鹤故山何处?
凄绝幽兰山鬼佩,冷然悲瑟湘灵鼓。
负清游,但空吟庚郎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