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照庭际,如传松桂神。
到门银烛远,当席锦袍新。
自惜迂疏旧,多惭宠顾频。
荒居寡承奉,小酌愧情真。
山月照庭际,如传松桂神。
到门银烛远,当席锦袍新。
自惜迂疏旧,多惭宠顾频。
荒居寡承奉,小酌愧情真。
此诗描绘了夏夜府公来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对贵客的热烈欢迎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山月照庭际”,以山间明月照亮庭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预示着不平凡的访客即将来临。接着,“如传松桂神”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月光比作松桂之神的传信,既增添了神秘感,也暗示了访客的尊贵身份。
“到门银烛远,当席锦袍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府公到来时的场景。远处的银烛映照着府公的身影,显示出其到来的庄重与隆重;而“当席锦袍新”则通过衣着的华丽,再次强调了访客的身份与地位。
“自惜迂疏旧,多惭宠顾频”表达了主人对自身性格与过往行为的反思,以及对府公频繁来访的感激与自责。主人意识到自己性格上的不足,但又因府公的宠顾而感到欣慰与荣幸。
最后,“荒居寡承奉,小酌愧情真”点明了主人在接待贵客时的谦逊与真诚。尽管居住环境简朴,但主人仍以诚挚之心准备了小酌,以此表达对府公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主人对贵客的热烈欢迎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贵族间的交往礼仪与情感交流的微妙之处。
断雁飘愁,盘鸦聚暝,一鞭残梦归鞍。
酒醒邮程,岭云垄树漫漫。
渡江几点归帆影,近荒林、一带枫斑。
最难堪,第一峰前,立马斜看。
而今休说乡关路,剩濛濛野水,瘦柳渔湾。
短帽西风,古今无此荒寒。
芦笳声里旌旗起,问当年、谁姓江山。
有悠悠、几处牛羊,短笛吹还。
溶溶夜色。向苔阶小立,临风横笛。
香袭素裾,珠橤盈盈忍攀摘。
最爱孤林淡月,写清韵、疏帘吟笔。
卷绣幕,玉蝶飞来,春影堕文席。南国,境沉寂。
正瘐岭梦回,冻雪犹积。
翠弦欲泣,历尽冰霜不堪忆。
还剩一枝瘦骨,疏竹外、石寒溪碧。
闲看取、潇洒致,冷情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