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慧山翠麓亭》
《题慧山翠麓亭》全文
宋 / 丁宝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

地连佛寺楼台古,泉落山田稻蟹肥。

晓径忽穿清气入,夜船多载白云归。

世人谁识红尘外,终老功名未拂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ìshāncuìtíng
sòng / dīngbǎochén

kànxuānxuānmiàncuìwēizànláidēngwàng

liánlóutáiquánluòshāntiándàoxièféi

xiǎojìng穿chuānqīngchuánduōzǎibáiyúnguī

shìrénshuíshíhóngchénchùzhōnglǎogōngmíngwèi

注释
轩轩:形容山势高峻或景色秀美。
翠微:青翠的山色。
忘机:忘却世俗机心,指超脱尘世。
佛寺:佛教寺庙。
稻蟹肥:稻谷丰收,螃蟹肥美。
清气:清新之气。
拂衣:拂袖而去,表示放弃。
翻译
仔细观察这青翠的山峦,暂时来到这里已忘却世俗心机。
此地与古老的佛寺相连,楼阁台榭,山泉灌溉着肥沃的农田,稻谷丰美,螃蟹鲜美。
清晨的小路忽然带来清新的气息,夜晚的船只常常满载白云归来。
在红尘俗世中,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超脱之外的生活?我将在此终老,不为功名而拂去衣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山中景象。"谛看轩轩面翠微,暂来登此已忘机"中的"面翠微"形容山色苍翠,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诗人在赞美这片翠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仿佛一登临此亭,便能暂时抛弃尘世的烦恼。

接下来的"地连佛寺楼台古,泉落山田稻蟹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古老与自然。佛寺的存在让人联想到一片宁静而神圣的氛围,而"泉落"和"稻蟹"则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丰饶。

"晓径忽穿清气入,夜船多载白云归"中,诗人细腻地捕捉了晨昏两时分的景象。"清气"不仅指空气之清新,也暗示着心灵上的澄明;而夜船载云归,则是对自由与超脱尘世羁绊的一种向往。

最后,"世人谁识红尘外,终老功名未拂衣"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然和超越。"红尘"指的是喧嚣繁华的世间,而诗人却在山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即便是到了晚年,也无需为功名所累。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作者介绍
丁宝臣

丁宝臣
朝代:宋

丁宝臣(1010~1067)北宋官员,诗人。北字元珍,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双桂坊人。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官太子中允剡县知县、太常博士诸暨知县,除弊兴利,越人称为循吏,官至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英宗每论人物必称之。尤与欧阳修友善。 [1] 《丁君墓志铭》今录诗八首。与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时号二丁。
猜你喜欢

感怀·其八

馀潜两弱弟,异母早失鞠。

为馀强择妇,客死殉反目。

潜也逃督教,一去迷行躅。

径情行直遂,贻悔不可赎。

(0)

四月出关道中感赋

次第看花已作尘,出关烟景似初春。

东风又绿先畴土,血染谁哀让畔人。

(0)

将赴旧京苕雪以诗赠行次韵

逆流故步未曾离,水马安知力已疲。

毡毳自疑沦土著,江湖何处隐天随。

根摇频见三豪祟,柯烂难收一局棋。

暂得出游忧莫写,感君亲切慰行诗。

(0)

丁丑三月至旧京与立之伯夔君任羹梅及心畬叔明两王孙聚晤常至夜分始散心畬园中花正开以诗纪之·其三

千花万草醉芬芳,幽妙清醲费品量。

微觉香中参酷烈,插瓶偏爱紫丁香。

(0)

次君任韵

乐事平生数已微,凋年继见更依依。

惜春惜别终难惜,归北归南未是归。

天目山中春酒熟,桐庐江上鳜鱼肥。

何时把臂成长往,隔断人寰所见稀。

(0)

偃蹇

贾谊形遗委控抟,退之鼻塞等莸兰。

迁流任化乾馀骨,偃蹇遗容格外官。

大道固应多屈辱,小诗何意入波澜。

绝人公事崔丞了,竟日哦松抵挂冠。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