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喜江湖鸟喜天,物各得所性自全。
意欲爱之乃害之,适如驱鱼之獭驱爵鹯。
嗟哉煦煦为仁流,放生之事於是传。
市井小儿谋利巧,深渊取鱼树罗鸟。
持鬻街头供放生,犹然自咎所获少。
刚幸九死得一生,駾喙未定魂犹惊。
因缘仍复遭网罟,终为几上之菹釜中烹。
君不见自从人好行小惠,林泉之物乃少全其类。
鱼喜江湖鸟喜天,物各得所性自全。
意欲爱之乃害之,适如驱鱼之獭驱爵鹯。
嗟哉煦煦为仁流,放生之事於是传。
市井小儿谋利巧,深渊取鱼树罗鸟。
持鬻街头供放生,犹然自咎所获少。
刚幸九死得一生,駾喙未定魂犹惊。
因缘仍复遭网罟,终为几上之菹釜中烹。
君不见自从人好行小惠,林泉之物乃少全其类。
这首诗名为《放生》,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以鱼喜江湖、鸟喜天的自然景象开篇,引出万物各得其所、性情自全的主题。接着,诗人通过“意欲爱之乃害之”的比喻,揭示了人类出于善意的行为有时反而会带来伤害的道理,以驱鱼之獭驱爵鹯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随后,诗人批判了市井小儿为了谋取私利而进行的放生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看似仁慈,实则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他批评了人们在放生时的不恰当方式,如在市场设置陷阱捕捉鱼类和鸟类,然后将它们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仁慈。然而,这种行为最终导致被捕获的生物九死一生,即使侥幸逃脱,也仍然可能再次落入捕猎者的手中,最终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指出正是由于人们的好心行善,使得原本自由自在的林泉之物失去了生存的权利,数量越来越少,种类也越来越不完整。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翠盖千重,青钱万叠,雨余绿涨银塘。
藕花无数,高下斗芬芳。
浑似华清赐浴,温泉滑、洗出真香。
何妨更,合欢连理,高压万芝祥。
风流,贤太守,当年奏瑞,盛事名堂。
好是琉璃池上,一片宫妆。
况有薰风解愠,流霞泛、丝竹成行。
依莲暇,联珠唱玉,应不愧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