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凝云殆障天,相逢俱是藉云眠。
丁宁再勿私风露,江海年来伤乱蝉。
高树凝云殆障天,相逢俱是藉云眠。
丁宁再勿私风露,江海年来伤乱蝉。
这首明代吴宣所作的《驿馆槐阴》诗,描绘了在驿馆中槐树浓荫下的独特景象与情感体验。
首句“高树凝云殆障天”,以“凝云”形容高树之密,仿佛云层凝聚,几乎遮蔽了天空,营造出一种浓厚、封闭的氛围。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隐含着一种被束缚、难以自由的感受。
次句“相逢俱是藉云眠”,则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下,“相逢”的人物选择借助“云眠”,即在云层般的树荫下休息,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蕴含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丁宁再勿私风露,江海年来伤乱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丁宁”(叮咛)表达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提醒人们不要独自享受风露,而是要与自然共享。同时,通过“江海年来伤乱蝉”这一细节,暗示了对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感慨。蝉鸣本是夏日的常见景象,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为了一种哀伤的象征,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具有较强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素发被秋鬓,筋力与昔殊。
人身非金石,岁月苦易徂。
麟原有青山,真宅预可图。
穿云斲隧穴,密甃圆且虚。
石兽既外列,瓦棺亦中储。
前立两翁仲,傍蹲一龟趺。
地灵暨木伯,呵护卫以驱。
四序自更迭,大运诚须臾。
千秋百岁后,瞑目归斯庐。
油然委蜕去,此外复何虞。
我尝驾鹤游蓬山,颠崖绝璧穷跻攀。
濯缨灵泉啖玉髓,振褐瑶石收金丹。
别来倏忽历年岁,泉石膏肓无妙剂。
又从淮海逾钱塘,要看溪山豁胸次。
越中忽遇慈上人,号称云海超常伦。
搆轩数楹傍岩谷,清泉奇石皆天真。
有时挹泉洗禅足,活活泉声漱凉玉。
有时扫石移禅床,线线苔痕皱晴绿。
银蟾夜浴清辉生,上人皎皎禅心凝。
碧云晓出白衣澹,上人冉冉禅身轻。
此泉岂与贪泉比,此石尤非钓石儗。
泠泠不入许由瓢,凿凿难为孙楚齿。
汲来竹底烹龙团,白花浮光六月寒。
琢之松窗陪兔颖,玄圭弄影三峰攒。
庐山一派飞千丈,窅渺谁能日相向。
虎丘一片容千人,萧索何由坐其上。
是知上人居此轩,清泉奇石常在前。
石能云兮泉能雨,上人清号宁虚传。
我将乘风周八极,未许长年坐此看泉石。
愿言沛尔云海之慈波,润及天下均饶益。
《题慈云海上人泉石轩》【明·夏原吉】我尝驾鹤游蓬山,颠崖绝璧穷跻攀。濯缨灵泉啖玉髓,振褐瑶石收金丹。别来倏忽历年岁,泉石膏肓无妙剂。又从淮海逾钱塘,要看溪山豁胸次。越中忽遇慈上人,号称云海超常伦。搆轩数楹傍岩谷,清泉奇石皆天真。有时挹泉洗禅足,活活泉声漱凉玉。有时扫石移禅床,线线苔痕皱晴绿。银蟾夜浴清辉生,上人皎皎禅心凝。碧云晓出白衣澹,上人冉冉禅身轻。此泉岂与贪泉比,此石尤非钓石儗。泠泠不入许由瓢,凿凿难为孙楚齿。汲来竹底烹龙团,白花浮光六月寒。琢之松窗陪兔颖,玄圭弄影三峰攒。庐山一派飞千丈,窅渺谁能日相向。虎丘一片容千人,萧索何由坐其上。是知上人居此轩,清泉奇石常在前。石能云兮泉能雨,上人清号宁虚传。我将乘风周八极,未许长年坐此看泉石。愿言沛尔云海之慈波,润及天下均饶益。
https://shici.929r.com/shici/FyajS6R8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