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河通昆源,古出龙马瑞。
包牺真天人,一见测其秘。
八卦已支离,重为六十四。
爻象互立名,系辞发洙泗。
尽泄元气藏,柯叶布文字。
有如木生瘿,笺注漫百氏。
燋龟与揲草,何能解人意。
及滋天下疑,反以二物具。
方寸不自灵,柄为冥漠据。
弧矢启战争,书契长奸伪。
缅思未画前,标枝无一事。
日月自循环,全易在天地。
所以负苓人,因之发长喟。
荥河通昆源,古出龙马瑞。
包牺真天人,一见测其秘。
八卦已支离,重为六十四。
爻象互立名,系辞发洙泗。
尽泄元气藏,柯叶布文字。
有如木生瘿,笺注漫百氏。
燋龟与揲草,何能解人意。
及滋天下疑,反以二物具。
方寸不自灵,柄为冥漠据。
弧矢启战争,书契长奸伪。
缅思未画前,标枝无一事。
日月自循环,全易在天地。
所以负苓人,因之发长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原易》,他通过对古代传说中龙马出河、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的描绘,探讨了易经的起源和演变。诗人认为伏羲是天人合一的象征,他的智慧洞察了宇宙的奥秘,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成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然而,爻象与系辞虽然丰富,但若解读不当,可能引发混淆,如焦龟揲草之法并不能完全揭示其真谛。
诗人感慨,易经的复杂性使得人们难以理解其本质,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和欺诈。他怀念易经未被文字记载之前的原始状态,那时没有文字,自然无事可言。他强调,易经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天地自然的规律,而非用于开启争端或滋生奸伪。最后,诗人对易经的深沉思考,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与理解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