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佳客旧孙陈,我自疏慵不见人。
目倦细书长掩卷,心游法界四无邻。
里中佳客旧孙陈,我自疏慵不见人。
目倦细书长掩卷,心游法界四无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南斋竹三绝(其三)》。诗中,诗人以“里中佳客旧孙陈”起笔,表达了对邻里好友孙陈的怀念和尊重,他们曾是诗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接下来的“我自疏慵不见人”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他因为自己的疏懒而少有交往,显得有些自我封闭。
“目倦细书长掩卷”描绘了诗人阅读时的情景,即使书籍再吸引人,他也因疲倦而常常放下,显示出他对繁琐事务的厌倦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心游法界四无邻”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他沉浸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仿佛与世隔绝,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佛法或哲理的陪伴,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既有人间的温情又超然物外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修养和追求。
请以白玉质,换君青云骢。
岂不重颜色,所悲道路穷。
朝驰月窟西,夕憩昆崙东。
一去关塞远,宁惜闺帷空。
美人闻马嘶,含涕出房栊。
爱移丈夫性,德称惭冶容。
素丝妾所理,薄奉羁与笼。
愿因承光景,流盼鞍辔中。
君行倘未已,千里仍相从。
蟠螭双衔锦带红,妆台刻玉秋玲珑。
綵云忽开紫鸾舞,明月夜堕香奁中。
美人妆罢房栊香,鹦鹉呼寒帐中晓。
拍簇花迎笑靥开,低飞黛绿秋娥小。
满庭桃李各娇春,顾影含羞便恼人。
愁来独掩云屏宿,手持宝钗扣寒玉。
吴锦蜀粉暗消磨,泪满菱花奈别何。
不知昨夜愁深浅,但觉朝来华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