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甚山光暗,风颠日色微。
桑芽虻翅小,荻笋彘肩肥。
野寺看题壁,村垆问典衣。
春容良不恶,杨柳正依依。
旱甚山光暗,风颠日色微。
桑芽虻翅小,荻笋彘肩肥。
野寺看题壁,村垆问典衣。
春容良不恶,杨柳正依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万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和喜悦之情。
"旱甚山光暗,风颠日色微。" 开篇便以阴霾的山光和摇曳的风以及淡薄的日色,营造出一个细雨绵绵、春意盎然的氛围,显示了诗人对春天特有气候的观察。
接着,"桑芽虻翅小,荻笋彘肩肥。" 描述了春日中桑树的嫩芽如同蚊虫一般细小,而野生的荻菜则因雨水滋润而变得油腴肥美。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在春天的勃发与成长。
诗人随后转向人文景观,"野寺看题壁,村垆问典衣。" 这里写到诗人在一座偏僻的寺庙中阅读墙上的墨宝,或是在田间的小道上询问农人关于劳作和生活的常规。这两句反映了诗人的闲适心态以及对乡土生活的关注。
最后,"春容良不恶,杨柳正依依。" 这一句中,“春容”指的是春天的景色,而“良不恶”则表明诗人对这种景色的喜爱。“杨柳正依依”则形象地描绘出杨树和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枝叶相互依偎的情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乡村生活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无限喜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