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金色妙智身,坚密过于金刚宝。
倒易三世如飞腾,寰中日月那能数。
桧柏苍松薄劣根,南山东海成轻尘。
有大长者陈居士,妙得此智凌青春。
修长须髯梅花白,舌底风流妙入神。
大智文殊七佛师,福成利行号童子。
我今已老君方少,坐饮山茶勿序齿。
更睡华山八百年,制成竹马呼君起。
我闻金色妙智身,坚密过于金刚宝。
倒易三世如飞腾,寰中日月那能数。
桧柏苍松薄劣根,南山东海成轻尘。
有大长者陈居士,妙得此智凌青春。
修长须髯梅花白,舌底风流妙入神。
大智文殊七佛师,福成利行号童子。
我今已老君方少,坐饮山茶勿序齿。
更睡华山八百年,制成竹马呼君起。
这首诗以“寿陈蕉源”为题,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陈蕉源居士智慧与德行的高度赞美。
首句“我闻金色妙智身”,以金色象征智慧的光辉,妙智身则暗示其智慧非凡。接着,“坚密过于金刚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智慧的坚固与深邃,如同金刚般不可动摇。随后,“倒易三世如飞腾”描绘了智慧的流转与变化,如同时间的快速流逝,显示了智慧的灵动与超脱。而“寰中日月那能数”则以日月之多喻智慧之广,表达了对陈蕉源智慧的无限敬仰。
接下来,“桧柏苍松薄劣根,南山东海成轻尘”通过对比,将陈蕉源的智慧比作坚韧不拔的桧柏和苍松,而将那些浅薄之人比作随风飘散的轻尘,突出了智慧的价值与持久性。紧接着,“有大长者陈居士,妙得此智凌青春”点出陈蕉源的身份,并赞扬他巧妙地掌握了这种智慧,超越了岁月的限制。
“修长须髯梅花白,舌底风流妙入神”描绘了陈蕉源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须髯修长,梅花白发,象征着智慧与岁月的融合;“舌底风流妙入神”则形容其言谈举止中蕴含的智慧与魅力,仿佛能触及心灵深处。
“大智文殊七佛师,福成利行号童子”进一步赞美陈蕉源是大智文殊菩萨的弟子,他的行为旨在造福他人,如同孩童般纯真善良。最后,“我今已老君方少,坐饮山茶勿序齿。更睡华山八百年,制成竹马呼君起”表达了诗人对陈蕉源年轻活力的羡慕,希望与之共度长寿时光,同时也寄寓了对陈蕉源智慧与德行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陈蕉源居士智慧、德行及外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其高度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智慧与长寿的向往。
泄云一片筛寒雨,虚帏凉意微逗。
彩扇销香,碧罗淹泪,恰似去年消瘦。玲珑窗牖。
只孤影相怜,更谁携手。
一桁帘垂,暗灯花结小红豆。
匡床清梦易觉,听声声点点,乱捎鸳甃。
钿砌蛩寒,画廊蕉碎,并作一宵僝僽。双眉青斗。
怪几日、西风替侬吹皱。试把圆冰,病容憔悴否。
底须长太息,男儿志、原自在天涯。
算楚尾吴头,未为作客,淮南江北,不当辞家。
还记取、兼天排远浪,扑岸涌寒沙。
铁瓮城边,化为蝴蝶,隋堤柳畔,撇却桑麻。
一江春水涨,君又去,宛似天上浮槎。
切莫随风相忆,对月兴嗟。料燕羽翩翩,渐过春社。
莺啼呖呖,也啄飞花。只怕暮云多处,几阵归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