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良夜,是年年、八月中秋时节。
万古青天当此际,正要十分澄澈。
何处浮云,微茫黯淡,便把青光隔。
凭栏三叹,恨无长笛吹裂。
坐看蜡烛争辉,青灯吐焰,负煞尊前客。
待到谯楼初鼓后,不觉衣裳凉彻。
试草新词,凭风吹去,教向嫦娥说。
须臾知道,广寒推出明月。
人间良夜,是年年、八月中秋时节。
万古青天当此际,正要十分澄澈。
何处浮云,微茫黯淡,便把青光隔。
凭栏三叹,恨无长笛吹裂。
坐看蜡烛争辉,青灯吐焰,负煞尊前客。
待到谯楼初鼓后,不觉衣裳凉彻。
试草新词,凭风吹去,教向嫦娥说。
须臾知道,广寒推出明月。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酹江月》描绘了中秋佳节的夜晚景象。诗人以“人间良夜”起笔,强调这是一个每年中秋必至的美好时刻。他赞叹万古不变的青天在中秋之夜显得分外澄净,然而却被远处的浮云微微遮掩,使得月光显得朦胧暗淡,引发诗人凭栏远眺,发出三声叹息,遗憾无法用长笛吹破这层云雾,传达对月宫的向往。
接着,诗人观察蜡烛与青灯的光影,感叹它们在宴席上争辉,而自己却未能尽享其中。随着夜深,谯楼鼓声响起,诗人感受到夜风的凉意,此时他尝试创作新词,让清风将词句带向月亮,希望嫦娥能听到他的心意。最后,诗人想象嫦娥会很快知晓他的期盼,因为不久广寒宫便会现出明亮的圆月。
整首词通过中秋月夜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热爱,以及对人间欢乐与清冷的对比,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仙境的憧憬。
凤咮山头暮霭空,月娥飞出广寒宫。
初登桂楫横湖去,似觉银河有路通。
掠草飞萤星点点,眠沙宿鹭玉丛丛。
从来江总文才妙,请付毫端刻画中。
策杖南来寄雪堂,眼看花絮老风光。
主人今是天涯客,明日孤帆下渺茫。
日月更代显,光华难并留。
昔人尚行乐,俯仰无暂休。
平居得君子,出处常相求。
良辰援余臂,共作西园游。
极目瞰平野,缅然见苍洲。
千林澹霁色,万韵生凉秋。
露华漙菊英,蔼蔼香可揉。
参差间畦垄,芋栗森相俦。
绿蔓无芳姿,碧花茂牵牛。
低回瞩篱落,树影环清流。
赏物志已谐,何用登蓬丘。
忽忆敬亭山,翠碧千万寻。
白云拂地弄晴影,黄猿啸晚清人心。
桃花流水三月深,柳絮披烟辞故林。
重楼复殿据山脚,像塑制度祠非淫。
晋时谢守曾赛雨,至今石上镌遗吟。
五言雅重参二典,琅琅一诵铿璆琳。
绿潭无底白玉沈,千载何人知此音。
李白骑鲸出沧海,回鞭曾宿岧峣岑。
却泛虚舟弄溪月,紫霞之杯倾不歇。
醉来更约崔宗之,秋水玄谈清兴发。
数公逸驾何当还,怅望英风不可攀。
信道相看两不厌,古来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