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重探蜀国程,巴渝惯听竹枝声。
衙斋幸接高贤踵,讲舍尤钦小阮名。
佳句如珠劳慰藉,深情似海契生平。
剧怜老境催人甚,华发无端只自更。
杖策重探蜀国程,巴渝惯听竹枝声。
衙斋幸接高贤踵,讲舍尤钦小阮名。
佳句如珠劳慰藉,深情似海契生平。
剧怜老境催人甚,华发无端只自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缪焕章对友人冉右之明经叠韵惠赠的和答之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首联“杖策重探蜀国程,巴渝惯听竹枝声”,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和习惯,表达了对蜀地的向往与熟悉,竹枝声则象征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营造出一种悠远而亲切的氛围。
颔联“衙斋幸接高贤踵,讲舍尤钦小阮名”,诗人荣幸地接待了高才之士,并对小阮(可能指阮籍或阮咸,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的名声表示钦佩,体现了对知识与才华的尊重和追求。
颈联“佳句如珠劳慰藉,深情似海契生平”,诗人将对方的诗句比作珍贵的珍珠,表达对其作品的赞赏与感激;同时,将深情比作大海,寓意深厚而广阔,强调了两人之间情感的深厚与契合。
尾联“剧怜老境催人甚,华发无端只自更”,诗人感叹岁月催人老,白发生长不由自主,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年华易逝的无奈。这一联也暗含了对友情的珍惜,即使面对人生的沧桑变化,友情依然如初,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才华、时光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和答诗作。
鱼品不胜多,而鲤为之宗。
曷为此独贵,无乃能为龙。
一跃浪千级,一嘘云万重。
变化须臾间,神妙无终穷。
其他点额辈,不敢攀高踪。
维人亦如是,拔萃斯为雄。
圣师名其子,勉以德业崇。
我作朝鲤图,一鲤居其中。
众鲤竞趋之,若效臣子恭。
巨鳜独不朝,悍然欲争锋。
可怜汝无识,不揆资凡庸。
一生只为鱼,鲤岂汝可同。
我亦不如鲤,年老无成功。
时时展此卷,著鞭期变通。
江净孤月寒,山空野梅白。
我是天涯人,却送东行客。
送君直上蓬山首,莫忘西南困征取。
功名富贵不须多,只把诗书垂不朽。
灏气南坡日夕清,杖藜缘底邈无情。
读书乃尔妨行乐,觅句从来怪瘦生。
况有鸡豚燕同社,政须钟鼓报新晴。
似闻岩桂花开遍,早晚携壶一就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