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花大如席,瀚海东头绝人迹。
群羊散落沙碛间,齧尽寒毡岁云夕。
塞垣孤月十九冬,手持旄节归汉封。
不知麟阁丹青手,曾写当时憔悴容。
天山雪花大如席,瀚海东头绝人迹。
群羊散落沙碛间,齧尽寒毡岁云夕。
塞垣孤月十九冬,手持旄节归汉封。
不知麟阁丹青手,曾写当时憔悴容。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题四景画(其四)苏武冬牧》描绘了天山冬季严酷的环境和主人公苏武的坚韧形象。首句“天山雪花大如席”以夸张的手法写出雪之大,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寒冷。接着,“瀚海东头绝人迹”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孤寂和人烟罕至。
“群羊散落沙碛间,齧尽寒毡岁云夕”描绘了苏武放牧羊群的场景,羊群在寒冷的沙漠中艰难生存,而苏武坚守着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岁云夕”暗示时间的漫长和苏武的坚韧不拔。
最后两句“塞垣孤月十九冬,手持旄节归汉封”聚焦于苏武的形象,他在十九个寒冬中手持代表使者身份的旄节,期待回归汉朝,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忠诚和坚韧的精神风貌。尾句“不知麟阁丹青手,曾写当时憔悴容”则以疑问的方式,想象那些记录历史的画家是否曾描绘过苏武那饱经风霜的憔悴面容,以此赞美他的英雄气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想象,赞扬了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忠贞和毅力,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