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魏武疑冢》
《魏武疑冢》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铜雀台已荒,英风起超忽。

西陵秋草外,高坟立突兀。

抔土非无情,千载难销歇。

遗香散空原,行人步明月。

虚冢七十二,未埋英雄骨。

魂游夜归来,自疑无处殁。

四目两口人,分身卧灵窟。

何不垒垒间,题遍汉相碣。

(0)
鉴赏

这首诗《魏武疑冢》由明代诗人范景文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曹操的墓葬之谜进行想象与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

开篇“铜雀台已荒,英风起超忽”,以铜雀台的荒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英雄的逝去,英风超乎常人,引出对曹操的怀念。接着,“西陵秋草外,高坟立突兀”描绘了曹操墓地的景象,虽已成高坟,但依然突兀于草木之间,暗示其地位的不朽。

“抔土非无情,千载难销歇”赞美了曹操的功绩如同泥土一般,虽然平凡,却承载着千年的记忆与敬仰。接下来,“遗香散空原,行人步明月”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仿佛曹操的灵魂在月光下漫步,与世隔绝却又永恒存在。

“虚冢七十二,未埋英雄骨”揭示了曹操墓葬的传说,即有七十二座假墓,实则英雄之骨并未真正安息。这一句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对曹操命运的复杂情感——既对其功绩表示敬仰,又对其命运的不确定性和悲剧性感到惋惜。

“魂游夜归来,自疑无处殁”进一步描绘了曹操的灵魂在夜晚游荡,似乎在寻找一个真正的归宿,却始终找不到。这种对灵魂归宿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四目两口人,分身卧灵窟。何不垒垒间,题遍汉相碣。”描述了一个四目两口人的形象,可能是曹操的化身,分身于灵窟之中,暗示着他的精神永存。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不在墓碑上题写曹操的功绩,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位英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曹操的缅怀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历史传承的哲学性探索。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哭御史王公·其二

被发胡为竟渡河,由来魑魅喜人过。

不须待听山阳笛,一曲箜篌哀思多。

(0)

闻赵继清调安陆县尹

慈恩塔上墨犹鲜,一别重来十七年。

相见都门惊判袂,又闻泽国去鸣弦。

素衣久出风尘外,青琐行依雨露边。

跂马望君先数日,县花虽好莫留连。

(0)

次韵姚子敬教授筠庵别业

故园烟树渺江关,长愧求閒未得閒。

客路独愁黄叶下,高人正在白云间。

卜邻傥遂容依止,载酒终期共往还。

未害看山仍拄笏,一竿付我钓沧湾。

(0)

送扬州傅学正

全淮控制列城遥,尚想青春虎豹骄。

一日江山走珠玉,万家灯火沸笙箫。

喜逢才俊登文署,好颂升平答圣朝。

芍药琼花儿女事,可缘风月逗华镳。

(0)

次韵答陈君采兼简一二同志六首·其二

不谓飘零日,求贤网四张。

胡然卑小技,乃尔閟孤芳。

宝唾非无色,江鸿讵有行。

散材何所以,徒愧饰青黄。

(0)

雪窦纪游八首·其二

揽衣待明发,石路何幽阻。

日出不见人,林深但多虎。

乳峰稍已近,恐惧那复数。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