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句》
《句》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句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

(0)
注释
三刀:三次梦境中的战斗。
益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代指征战之地。
一箭:一次精准的射击。
辽城:古代东北部的城池,可能指辽国的某个城市。
伊陟:古代人名,此处可能是象征或隐喻。
无闻:默默无闻,没有事迹流传。
祖:祖先。
韦贤:古代人名,此处同样可能是象征或隐喻。
不到孙:没有达到祖先的成就。
翻译
我曾在梦中三次挥刀指向益州,一次箭矢射向辽城。
伊陟的祖先没有留下名声,韦贤的后代也未显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英雄豪迈的气概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三刀梦益州," 这一句,通过"梦"字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追思之情。"益州"在古代是指现在的成都附近地区,这里可能暗指某位英雄将领的战功,如唐朝初年的名将。"三刀"则像是对其英勇事迹的象征性表述,虽未明确指出,但给人以想象空间。

接着"一箭取辽城。" 这里的"一箭"强化了英雄迅猛制胜的一幕,"取"字显示了果断和力度,而"辽城"则可能是指北方边疆的某座城池,也许是在讲述历史上某位将领在对抗外敌时的英勇事迹。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 则带有了一种哀婉和失落的情绪。"伊陟"和"韦贤"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家族,但在诗中并未直接点明,而"无闻祖"和"不到孙"则表达了对曾经辉煌但已不复存在的家族荣耀的感慨,显现出一种时代更迭、英雄难再的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对昔日辉煌已逝去的哀叹,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气概和家族荣耀消长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初三夜月

新月似蛾眉,娟娟止片时。

辉光虽有缺,轮廓未曾亏。

三五还应满,寻常那得知。

人生亦如此,穷达信难期。

(0)

出越城访归隐庵主人

何事相寻向此游,入城不似出城幽。

山于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

树腹半空栖伏翼,竹梢初动蔓牵牛。

分明记得前回过,斜月疏钟到客舟。

(0)

五泄龙井

五井蜿蜒宅,幽深父老言。

傍溪唯见瀑,度岭始知源。

夹谷斜晖隐,空林夕电翻。

屡闻当旱岁,噀雨出松门。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三十六

我有一言,彻根彻源。举之不全,听之不圆。

拟问如何,苍天苍天。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七

无背面,有孔窍,转相亲,转料掉。凤台平,石城小。

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二一

未见此老人已前,上是天下是地。

既见此老人之后,山是山水是水。

一别五十年,恩怨通身是。

没量大人,抬脚不起,累了儿兮累了孙,恼乱春风何日已。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