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角声悲凉,远自角城起。
出门登高坡,乾坤肃止水。
遥见黄河流,一线走千里。
西来何浑浑,东去自瀰瀰。
上有行者樯,下有戍者垒。
中原扼要津,汉唐已如彼。
谁导昆崙源,入海竟其委。
决防有沿革,河难任成毁。
画角声悲凉,远自角城起。
出门登高坡,乾坤肃止水。
遥见黄河流,一线走千里。
西来何浑浑,东去自瀰瀰。
上有行者樯,下有戍者垒。
中原扼要津,汉唐已如彼。
谁导昆崙源,入海竟其委。
决防有沿革,河难任成毁。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与历史的沧桑变迁。开篇以“画角声悲凉”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壮的氛围,接着“远自角城起”引出对远方景色的遐想。诗人走出门户,登上高坡,眼前的天地间一片肃穆宁静,仿佛连水都停止了流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意境。
随后,诗人转向对黄河的描写,“遥见黄河流,一线走千里”,黄河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穿越千山万水,展现出其磅礴的气势。接着,诗人通过“西来何浑浑,东去自瀰瀰”两句,描绘了黄河的流向和动态,西流的黄河浑浊而汹涌,东去的黄河则显得更加宽广和深邃。
“上有行者樯,下有戍者垒”两句,将视线从黄河的自然景观转向了人类活动的痕迹,行舟在黄河之上,戍边的士兵在岸边驻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最后,“中原扼要津,汉唐已如彼”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黄河作为交通要道,见证了汉唐盛世的辉煌。
“谁导昆崙源,入海竟其委”则提出了对黄河源头的追寻,以及对其最终归宿的思考。接下来,“决防有沿革,河难任成毁”则揭示了黄河治理的历史变迁,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的无奈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