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逍遥楼》
《登逍遥楼》全文
明 / 王邦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逍遥楼上与人同,犹见明河昨夜风。

半白潮痕沧海外,大红云气绿窗中。

坐看金地平如镜,拟待银钩曲似弓。

忽听夕阳一声磬,无边诗思在桥东。

(0)
鉴赏

此诗《登逍遥楼》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临逍遥楼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句“逍遥楼上与人同”,虽言与人同行,实则暗含孤独之意,逍遥楼之上,诗人似乎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次句“犹见明河昨夜风”,明河即银河,诗人通过银河的景象,将时间拉回至前夜,暗示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接着,“半白潮痕沧海外”一句,以半白的潮水痕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而“沧海外”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的深远与不可逆转。紧接着,“大红云气绿窗中”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红云与绿窗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坐看金地平如镜,拟待银钩曲似弓”两句,诗人以“金地”比喻明亮的地面,以“银钩”形容弯月或弓形,通过这两种形象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金地如镜,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银钩弯曲,或许寓意着人生的曲折与不完美。

最后,“忽听夕阳一声磬,无边诗思在桥东”一句,以夕阳下的钟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思绪仿佛随着钟声飘向远方,桥东成为了无限遐想的起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时间的独到见解,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作者介绍

王邦畿
朝代:明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猜你喜欢

渔家傲·休惜骑鲸人已远

休惜骑鲸人已远。
风流都被仍云占。
腰下锦条缠宝剑。
光闪焰。
人间莫作牛刀看。
见说河阳花满县。
相邀更约疏狂伴。
幸有小蛮开小燕。
须少款。
玉堂此去知非晚。

(0)

渔家傲·月黑天寒花欲睡

月黑天寒花欲睡。
移灯影落清尊里。
唤醒妖红明晚翠。
如有意。
嫣然一笑知谁会。
露湿柔柯红压地。
羞容似替人垂泪。
著意西风吹不起。
空绕砌。
明年花共谁同醉。

(0)

渔家傲·路入云岩山窈窕

路入云岩山窈窕。
岩花滴露花头小。
香共西风吹得到。
秋欲杪。
天还未放秋容老。
谁道水南花不好。
犹胜金蕊浑如扫。
留取光阴重一笑。
须是早。
黄花更惜重阳帽。

(0)

踏莎行·风翠轻翻

风翠轻翻,雾红深注。
鸳鸯池畔双鱼树。
合欢凤子也多情,飞来连理枝头住。
欲付浓愁,深凭尺素。
戏鱼波上无寻处。
教谁试与问花看,如何寄得香笺去。

(0)

踏莎行·情似游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0)

踏莎行·鹊报寒枝

鹊报寒枝,鱼传尺素。
晴香暗与风微度。
故人还寄陇头梅,凭谁为作梅花赋。
柳外朱桥,竹边深坞。
何时却向君家去。
便须倩月与徘徊,无人留得花常住。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