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童先放鹤,同约野人登。
树密藏花窖,江空露石棱。
赏心徒有酒,系日却无绳。
兴尽归来晚,柴门唤不应。
山童先放鹤,同约野人登。
树密藏花窖,江空露石棱。
赏心徒有酒,系日却无绳。
兴尽归来晚,柴门唤不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雨花台的场景及晚归时的情境,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首联“山童先放鹤,同约野人登”,以山童放飞仙鹤开篇,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与诗人一同前往雨花台,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这里的“野人”并非贬义,而是指与自然亲近、不拘礼法的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颔联“树密藏花窖,江空露石棱”,通过“树密”与“花窖”的隐喻,展现了秋天树林的茂盛与花朵的凋零,以及“江空”与“石棱”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江边景象。这里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描写,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颈联“赏心徒有酒,系日却无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虽然有美酒相伴,但无法留住时间的流逝,如同无法将太阳系在绳上固定一样。这句诗既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也是对美好瞬间难以永恒的无奈。
尾联“兴尽归来晚,柴门唤不应”,描绘了诗人尽兴而归,却发现家门紧闭,无人应答的情景。这种意外的收尾,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暗示了诗人可能遭遇的孤独或被外界遗忘的感受,增添了几分深沉的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美好与时间流逝的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惟远度可量,惟暗烛可照。
丈夫穷达际,安可以逆料。
区区井观天,扰扰管窥豹。
众论徒沸腾,谁能领其要。
韩信出裤下,市井皆哄笑。
范雎置厕中,醉客更相溺。
一朝佐秦汉,将相无同调。
声名六合驰,事业九天耀。
平生怨与恩,历历加显报。
以马饲故人,以尉乞恶少。
是非姑置之,独立发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