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投周益公三首·其一》
《投周益公三首·其一》全文
宋 / 王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闲。

藓篆易钟鼎,泉声先佩环。

禅从止水定,诗挽正风还。

却为午桥惜,惜无螺浦山。

(0)
翻译
在洛阳九老之后,有一位隐士悠闲度日。
他更喜欢在林间刻写苔藓文字,胜过珍视钟鼎之贵,倾听泉水声仿佛如佩环叮咚。
他的禅定源于内心的平静,诗歌则力图恢复正统的文风。
他怀念午桥的美好,遗憾的是这里没有螺浦山那样的景致。
注释
洛中:洛阳。
九老:指多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林下:指隐居之处或林木之下。
闲:悠闲。
藓篆:苔藓上的文字。
钟鼎:古代贵重的器物,常用来象征权势和富贵。
泉声:泉水的声音。
佩环:古代饰品,此处比喻泉水声。
禅:佛教中的静思与修行。
止水:静止不动的水面,象征内心宁静。
诗挽:以诗文来挽回或弘扬。
正风:正统的文学风气。
午桥:地名,可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螺浦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山名,代表理想的山水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阮的作品,属于中晚唐以后词风开始影响诗歌的时期,其诗风格已带有词藻之美。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怀古之情的诗句。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闲。"

此两句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洛阳城内九个古老人物之后,独自一人悠然自得于林下之景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中安静与孤寂状态的向往。

"藓篆易钟鼎,泉声先佩环。"

这两句则通过对古代文物的描述,将听觉美感融入自然之中。“藓篆”指的是青苔覆盖的古老遗迹,“钟鼎”象征着古代的礼乐文化;“泉声先佩环”则是说泉水的声音先于佩戴的玉环发出,强调了自然声音与人工音乐之间的和谐共鸣。

"禅从止水定,诗挽正风还。"

这里诗人通过禅意静止之心来感受水的宁静,以及借助诗歌之力让风归于正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

"却为午桥惜,惜无螺浦山。"

这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午桥的珍视之情,以及对缺失螺浦山的遗憾。这不仅是对风景美的赞叹,也透露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古代文化的怀念,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王阮
朝代:宋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猜你喜欢

述怀三首·其一

俗虑多多累我忙,诗书文字已全荒。

羞随邻女夸娇艳,懒向旁人说短长。

历遍尘途知险阻,尝深世味感炎凉。

闲愁满抱凭谁遣,听雨看花倚石床。

(0)

和游士曹君原韵

从来磨炼出英雄,世事炎凉迥不同。

萍水有谁怜季子,穷途那个饭韩公?

吟成白雪思何妙,和到阳春句未功。

几度挑灯频拂纸,漏声催滴响壶铜。

(0)

游青龙阁偶成二首·其一

为寻胜迹偶闲游,放眼风光迥不侔。

到此凡机都洗尽,浑忘尘世有忧愁。

(0)

哭阿嫂三首·其一

花筛月影夜沉沉,抚景伤情百感侵。

君若有情魂莫散,梦中随我共谈心。

(0)

嘱燕子

爱栽松竹爱培花,庭院幽闲静不哗。

吩咐画梁双燕子,莫寻春色到邻家。

(0)

薄春即事

细雨霏霏薄暮时,寒风入户冷难支。

深闺终日无闲暇,才罢金针又赋诗。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