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咿哑渡横塘,十里秋畦粳稻香。
莫怪雨声惊客梦,要催诗句入行囊。
重过蘋水波浮绿,遥见菊篱花正黄。
佳节莫论重九后,舣篷独酌汎茱觞。
小舟咿哑渡横塘,十里秋畦粳稻香。
莫怪雨声惊客梦,要催诗句入行囊。
重过蘋水波浮绿,遥见菊篱花正黄。
佳节莫论重九后,舣篷独酌汎茱觞。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谌的作品,名为《为简上人赋古色轩(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其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小舟咿哑渡横塘”,表现了诗人乘坐一只小船,缓缓地穿过水平静的水塘的情境。“十里秋畦粳稻香”则描绘了秋天丰收的景象,稻谷熟成散发出阵阵清香。
“莫怪雨声惊客梦,要催诗句入行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不要让突如其来的雨声打扰旅途中的客人,而是要迅速将诗句收入囊中,可能是在强调文学创作的紧迫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重过蘋水波浮绿,遥见菊篱花正黄”,这里的“蘋水”指的是茂密的藻类植物生长的水域,而“菊篱花正黄”则是秋天菊花盛开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佳节莫论重九后,舣篷独酌汎茱觞”,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不必过多纠结于某个特定时刻(可能指的是中秋节后的第九天),而是要专注于当前的生活。这里的“舣篷独酌”意为独自品酒,表达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孤独之美的情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与哲理思考。
不曾识面已倾倒,便觉胸中泾渭分。
句精不减李长吉,才高大类沈休文。
看山诗眼湛如水,拄笏爽气高摩云。
他年竹屋夜连榻,妙语悬知过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