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理有定,金房须玉骨。
不解理有异,三五月圆缺。
昔为锦绮丛,今为蕉萃窟。
娇卧邻皂刍,夜半闻马龁。
遥梦赵王宫,盈盈望秋月。
高下理有定,金房须玉骨。
不解理有异,三五月圆缺。
昔为锦绮丛,今为蕉萃窟。
娇卧邻皂刍,夜半闻马龁。
遥梦赵王宫,盈盈望秋月。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祝允明所作的《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才女命运变迁的感慨。"高下理有定,金房须玉骨"暗指才女本应有高贵的地位,但现实却沦为了低微的厮养卒妇,暗示了社会地位的落差。"不解理有异,三五月圆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公,意指命运如月亮有阴晴圆缺,但她并未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昔为锦绮丛,今为蕉萃窟"直接描绘了从前的繁华与现在的困苦,用"锦绮丛"比喻昔日的荣华,"蕉萃窟"则形容如今的凄凉。"娇卧邻皂刍,夜半闻马龁"形象地写出她的生活环境,与马夫为伍,夜晚只能听到马嚼草的声音,生活境遇悲惨。
最后两句"遥梦赵王宫,盈盈望秋月"以梦境寄托哀思,她遥想往昔在赵王宫的生活,而现实中只能对着秋月独自悲伤,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才人命运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常。
涤斋恂恂然,依野云以居。
画笔日在手,风雨栖蓬庐。
素人每嘲之,头低口嗫嚅。
严画拙以古,黄画秀而腴。
每见涤斋笔,辄叹其弗如。
奚君自杭州,寄我尺素书。
点染西湖山,谓即诗龛图。
图尾题断句,已是三年余。
悬我粉墙上,吾客皆踌躇。
涤斋欻起草,摇笔龙蛇趋。
素人与野云,写石兼竹梧。
严黄但任笔,意到神清腴。
譬如将三军,自先握中枢。
我从壁上观,叉手空嗟呀。
日色川上媚,烟光草际重。
横塘夹修竹,十里蝉声中。
我来古渡头,岁月多行踪。
行踪一何多,言瞻墓上松。
墓在塘之西,家住塘之东。
时节须祭扫,悠悠一水通。
秋林静虚白,春山霭空濛。
气候良自佳,泛舟每从容。
炎夏少经过,安知野趣浓。
野趣浓如此,欣赏情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