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断烟爨,相传为介推。
割腕心何切,抱木情何哀。
黍饭与醴酪,终不入泉台。
忠谊反见疏,古今多疑猜。
岂果有斯事,闻歌皆徘徊。
雕卵染蓝茜,千秋后殿开。
无限今人乐,安知昔人悲。
柳风起新火,又到清明时。
一月断烟爨,相传为介推。
割腕心何切,抱木情何哀。
黍饭与醴酪,终不入泉台。
忠谊反见疏,古今多疑猜。
岂果有斯事,闻歌皆徘徊。
雕卵染蓝茜,千秋后殿开。
无限今人乐,安知昔人悲。
柳风起新火,又到清明时。
这首《寒食》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描绘了寒食节的习俗与情感,以及对历史人物介子推的追思。
首句“一月断烟爨”,描绘了寒食节期间,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停止炊烟升起的情景,象征着对先贤的尊重和怀念。接着,“相传为介推”点明了寒食节的由来,与介子推的传说紧密相连。
“割腕心何切,抱木情何哀”两句,通过介子推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感慨。介子推割腕、抱木的故事,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哀伤之情。
“黍饭与醴酪,终不入泉台”则进一步阐述了介子推的坚守与牺牲。黍饭和醴酪是寒食节的传统食品,但介子推却选择了不在泉台享受这些祭品,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道义的坚持。
“忠谊反见疏,古今多疑猜”揭示了历史人物往往在后世受到误解或忽视的现实,表达了对介子推忠诚与友谊被误解的同情。
“岂果有斯事,闻歌皆徘徊”则以疑问和犹豫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思考,以及对古人情感的共鸣。
“雕卵染蓝茜,千秋后殿开”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的传承比作染色的雕卵,寓意着介子推的故事虽历经千年,仍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最后,“无限今人乐,安知昔人悲”表达了对当下与过去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提醒人们珍惜当前的幸福,同时不忘历史的教训和先人的苦难。
“柳风起新火,又到清明时”以自然景象的变化,预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轮回,同时也寄托了对逝去先人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节习俗的描绘,以及对介子推故事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忠诚、牺牲和记忆的赞美与反思。
风定波平任所遭,独怜报德反戈操。
避人避地天难避,一瞬旋瞻日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