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涨迷三鹿,桑枯厌八蚕。
徵心浑不见,问疾有谁堪。
坐待成风斲,应须立雪参。
钦闻第一义,细说后三三。
尘涨迷三鹿,桑枯厌八蚕。
徵心浑不见,问疾有谁堪。
坐待成风斲,应须立雪参。
钦闻第一义,细说后三三。
这首诗描绘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心境。首句“尘涨迷三鹿,桑枯厌八蚕”以尘土弥漫、桑树枯萎的景象,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无常,三鹿和八蚕则隐喻众生的迷惑与执着。接着,“徵心浑不见,问疾有谁堪”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难以寻觅真我,寻求解脱之道也显得困难重重。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坐待成风斲,应须立雪参”,意指通过长时间的静坐与坚持,如同等待风削木石一般,需要坚定的决心与毅力。最后,“钦闻第一义,细说后三三”则点明了修行的目的在于领悟佛法的最高真理,并深入理解其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修行者的内心体验,展现了佛教中追求精神解脱与智慧增长的过程,体现了禅宗修行中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精神。
上宰坐论道,郊居仍里仁。
六符既昭晰,万象随陶钧。
旭旦下玉墀,鸣驺拂车茵。
轩窗退残暑,风物迎萧辰。
山泽蜃雨出,林塘鱼鸟驯。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石君五曹重,左户三壤均。
居止烟火接,逢迎鸡黍频。
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
千年郢曲后,复此闻阳春。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
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
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