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秧黄槁百泉枯,龙骨声中泣老夫。
不恨长饥委沟壑,长官秋至索王租。
春秧黄槁百泉枯,龙骨声中泣老夫。
不恨长饥委沟壑,长官秋至索王租。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苦旱》描绘了一幅干旱严重、民生疾苦的画面。首句"春秧黄槁百泉枯",生动地刻画了春天本应生机盎然的田野,此刻却因干旱而稻秧枯黄,泉水干涸,满目荒凉。"龙骨声中泣老夫",以龙骨比喻枯竭的泉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悲痛和自身老迈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后两句"不恨长饥委沟壑,长官秋至索王租"则揭示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农民宁愿饿死也不愿看到秋收时还要被官府催逼缴纳赋税,流露出对官府苛政的不满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元代社会苦旱之下的民生疾苦和底层人民的挣扎。
佛说西天竺,视如乾闼城。
而谁于卉物,南东强借称。
四维缺匪宜,朱穗百八盈。
俨从兜罗手,飞来證无生。
北亦有天竺,吾今正其名。
是地秋尝雪,渥丹积素擎。
丛益滋其繁,叶不改其青。
隐笑南方暄,耐寒孰不能。
行矣勉旃,者番去也,不似从前。
计一肩行李,囊疏落落;三千客路,裘不翩翩。
斜日半沉,冷云四合,欲雪天如中酒然。
前途杳,怅画楼人远,若个轻怜。到时彩结丝牵。
也休恋温存稳称眠。看玉人窗下,眉还敛翠;
老亲堂上,发已华颠。
鸳盟虽酬,牛衣可泣,努力云程早着鞭。
名成后,任春风鬓影,夜月香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