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中田园作》
《春中田园作》全文
唐 / 王维   形式: 古风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nzhōngtiányuánzuò
táng / wángwéi

shàngchūnjiūmíngcūnbiānxìnghuābái

chíyuǎnyángchúchānquánmài

guīyànshícháojiùrénkànxīn

línshāngchóuchàngyuǎnxíng

注释
屋上:屋顶上。
春鸠:春天的斑鸠。
鸣:鸣叫。
村边:村庄的旁边。
杏花白:杏花盛开且颜色洁白。
持斧:手持斧头。
伐远扬:修剪远方的树枝。
荷锄:扛着锄头。
觇泉脉:察看泉水的流动情况。
归燕:归来的燕子。
识故巢:认得旧时的巢穴。
旧人:故居的人。
看新历:查看新的日历。
临觞:面对酒杯。
忽不御:忽然停下不饮。
惆怅:感伤, 忧郁。
远行客:远行的旅人。
翻译
屋顶上春天的斑鸠在鸣叫,村边的杏花盛开洁白如雪。
手拿斧头去修剪远端的枝条,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归来的燕子认得旧时的巢穴,故居的人翻看着新的日历。
面对酒杯忽然停下了不饮,为远行的旅人感到惆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屋上春鸠鸣"一句,以鸟鸣声为起始,唤醒了沉睡的春意,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接着"村边杏花白",通过杏花的盛开,增添了一抹淡雅之美,同时也映衬出农事的繁忙。

"持斧伐远扬"和"荷锄觇泉脉"两句,则描绘了农民在春天开始耕作的情景。"持斧"表明是砍伐树木,可能是为了修理农具或是扩大农田;"荷锄觇泉脉"则展示了农民挖掘水源以备耕种的辛勤劳动。

在这之后,"归燕识故巢"一句转换了视角,从自然界到家园的情感连结。燕子回到旧日栖息之地,不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代表着对家庭与故土深厚的情感。

"旧人看新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可能是在说老一辈的人看着新的季节轮回,心中充满了对时间流转和生命循环的感慨。

最后两句"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则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愁。诗人原本准备好要饮酒庆祝春天,但却因为即将启程远行而感到心中难以排解的忧伤。这也许是对即将离开田园生活的一种不舍,以及对未知旅途的心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春日常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乡土情的深切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离别之愁。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朝代:唐   字:摩诘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生辰:721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猜你喜欢

再游朱氏山房用前韵

九转新成玉鼎砂,洞门深锁是谁家。

鹤书一寄连沧海,凤管双吹隔紫霞。

旧雨重来前度客,东风又发去年花。

何当了却平生事,馀向山间老岁华。

(0)

松崖为许处士杰

满地松阴石径斜,萧疏横似野人家。

窗涵水气秋偏蚤,座有书声地转佳。

凉逗晚风清鹤梦,冷和残雪映梅花。

岁寒节操应相待,不是閒居爱物华。

(0)

寄刘世亨兼简诸故旧

别后逢人每寄声,自怜多病托群英。

经纶有策怀先达,科第无才愧后生。

淡月疏钟京阙梦,白鸥烟水故园情。

雍容礼乐三千辈,日近清光仰太平。

(0)

别篱应瑞

远携书剑上京畿,身在青云去路微。

千里关河成远别,十年诗酒叹多违。

梦回野渚生春草,愁入寒云见夕晖。

何似同登龙虎榜,长安车马共轻肥。

(0)

李侯潮月图十韵

金水相生候,风烟既肃天。

夜分方盛大,秋半正清圆。

鳌背冰轮涌,蛟宫玉鉴悬。

星槎通桂殿,兔窟动龙泉。

势合阴精满,光摇气母旋。

大观同俯仰,佳景洞黄玄。

想见升沉际,回思合辟年。

诗工形不尽,画好思难传。

紫塞机堪速,丹心苦益坚。

因之崇显泽,文武继才贤。

(0)

南溪小隐

小隐南溪上,悠然世虑忘。

西来山气爽,东去水流长。

午日停诗舰,薰风满钓航。

北窗时一卧,人物似羲皇。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