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馀何所乐,书史案头横。
稽古徵文献,诠时验治平。
百年民物盛,一代纪纲呈。
抚卷增乾惕,还垂殷鉴明。
几馀何所乐,书史案头横。
稽古徵文献,诠时验治平。
百年民物盛,一代纪纲呈。
抚卷增乾惕,还垂殷鉴明。
此诗《读明史》为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展现了其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治国理政的深思熟虑。
首句“几馀何所乐,书史案头横”描绘了弘历在闲暇之余,沉浸在书籍与历史之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这里的“几馀”指的是闲暇之时,“书史案头横”则形象地展示了他将历史书籍置于案头,随时翻阅的情景。
接下来的“稽古徵文献,诠时验治平”两句,表达了弘历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来验证和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与治理效果。这里“稽古”意为探究古事,“徵文献”指查阅历史资料,“诠时”则是解释当前,“验治平”则是检验治理是否平稳有效。这两句体现了弘历治国理政时注重历史借鉴与现实结合的思考方式。
“百年民物盛,一代纪纲呈”则进一步阐述了弘历对于国家繁荣与制度建设的重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繁荣,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完善的法律制度。“百年”代表时间跨度,“民物盛”形容人民生活富足,“一代”指一个时代,“纪纲呈”则是呈现出了明确的法度与规范。这两句强调了国家治理中社会和谐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抚卷增乾惕,还垂殷鉴明”表达了弘历在阅读历史书籍后,内心充满敬畏与警醒,同时希望后人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以明智行事。这里的“抚卷”是抚摸书籍,表示对历史的尊重与反思,“乾惕”意味着对国家大事的谨慎与警惕,“殷鉴明”则是指从历史中得到深刻的启示与指导。
综上所述,《读明史》一诗不仅展现了弘历对历史的深厚兴趣与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帝王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与远见卓识。
秋风吹冷松江水,谢览兰芳仍竟体。
晴窗搦笔写秋英,芳心不向霜前死。
眼中九畹无閒田,突兀拳石安花间。
花幽石瘦各自媚,风茎露叶何娟娟?
北平今日谁飞将,一枕幽香酣玉帐。
借花陶写英雄心,岂特离骚当梵唱?
梦破中原夕照红,幽兰开落荒山中。
莫教无土孤根露,花里残经写大空。